2018年03月27日发布 | 564阅读

O-Arm影像系统术中辅助DBS电极植入

丁陈禹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Ref: Frizon LA, et alNeuromodulation. 2017 Dec 20. doi: 10.1111/ner.12744. [Epub ahead of print]


电极准确植入至目标靶点是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起效的关键。常规使用微电极记录(microelectrode recording,MER)电生理信号来提高电极植入的准确性。近年来,O-Arm术中移动式成像系统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有研究表明,单独使用O-Arm术中影像系统或与MER联合使用,可提高电极植入的准确性。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的Leonardo A. Frizon等对O-Arm影像系统术中辅助DBS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研究,结果发表于2017年12月的《Neuromodulation》在线。


该研究共纳入两组帕金森氏病(Parkinson's disease,PD)行DBS手术治疗的患者,一组借助MER指导电极植入,共植入26枚电极;另一组通过MER结合O-Arm术中影像系统来指导电极植入,共植入24枚电极(图1)。对植入电极的数量、微电极准确到位的例数、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电极位置调整例数和运动症状改善情况等资料进行分析。


图1. a、b、c. O-Arm系统术中使用示意图。


数据分析后发现,结合使用O-Arm术中影像系统时,微电极平均穿刺1.29±0.75次即准确到位,不使用O-Arm术中影像系统时,微电极准确到位需穿刺平均数为2.46±0.99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且,结合使用O-Arm术中影像系统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176±42min比198±43min,P=0.016)(表1)。两组患者DBS治疗后的帕金森病运动评估量表评分(Unified Parkinson Disease Rating Scale Motor subscale,UPDRS III)均比术前明显改善,两组的改善程度无统计学差异。平均随访48.4±20.6个月和34.4±12.0个月结果,术后颅内出血、感染和电极位置调整的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


表1. 两组患者术中穿刺次数和手术时间的对比。


作者指出,在DBS手术中使用O-Arm术中影像系统,可显著减少微电极穿刺次数,并缩短手术时间。


丁陈禹编译,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王知秋教授审校,《神外资讯》主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陈衔城教授终审)


相关链接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
相关临床评分小工具
关键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