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1月15日发布 | 2592阅读

中药皂角刺致颅内脊索瘤术后残余肿瘤萎陷?---浙二神外周刊(第127期)

浙二神外周刊

“浙二神外周刊”每周病例回顾,提出最优化的临床治疗分析和随访指导意见。专业讨论意见仅代表浙二神经外科团队观点,如有不同见解,欢迎同道斧正!每期讨论病例资料及整理均为“浙二神外周刊”原创,“浙二神经外科”授权官方合作新媒体《神外资讯》发布,其他网络媒体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启事

“浙二神外周刊”不定期接收外院投稿,审核后发表。欢迎各专业同道联系我们,分享精彩病例、研究热点或前沿资讯。投稿请联系:shishi74@163.com



病史简介


患者,女性,48岁,因“视物重影8月,左侧口角歪斜1月余”于2017-8-23入院。


患者8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视物重影,左眼外展不能,伴视物模糊,左眼睑下垂。在当地医院就诊无果。1个月前患者视物重影加重,出现左侧口角歪斜,左侧颜面部麻木,左耳听力下降。一周前曾在当地医院就诊,头颅MRI提示“左侧岩斜区占位(图1)”。为求诊治来我院就诊。门诊以“左侧岩斜区肿瘤”收入院。


图1. 头颅MRI(增强)提示左侧岩斜区占位病变,不均匀强化。肿瘤包绕左侧颈内动脉,侵犯左侧海绵窦。左斜坡旁占位大小约32×20×22mm。41×29×39mm。


入院查体:神清,双瞳孔等大,光反射灵敏,左侧眼睑下垂,眼裂缩小,左眼外展受限,左侧额纹变浅,左侧鼻唇沟变浅,口角右偏,左侧颜面部痛温觉减退,左耳听力下降,四肢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双侧巴氏征阴性。


辅助检查:当地头颅MRI提示鞍区、左侧岩斜区、左侧桥小脑角区占位病变,强化明显。


术前诊断:左侧岩斜区、桥小脑角区占位:脊索瘤?神经鞘瘤?


诊治经过 


术前完善相关检查,排除手术禁忌,经科室讨论,明确有手术指证,建议手术并注意功能保护。2017-9-5采用左侧颞下入路肿瘤切除术。术中磨除部分岩尖,切除上斜坡及海绵窦旁的肿瘤,因暴露有一定困难,残留左侧桥小脑角区部分肿瘤。术后病理提示:(左岩斜区)脊索瘤(图2),免疫组化结果:S-100 +, GFAP -, Vimentin +, CK(AE1/AE3) +, EMA +,Ki-67约20%-30%,P53 +。术后患者颅神经症状同前。术后MRI显示残留斜坡部肿瘤(图3)。术后恢复良好,第8天出院。


图2. A.上皮样肿瘤细胞呈条索样、巢状排列,黏液样基质。B. Ki-67增殖指数20-30%。


图3. 术后头颅MRI增强复查:幕上中颅窝肿瘤完全切除,残余左斜坡肿瘤,大小约32×20×22mm。


患者术后三个月(2017-12-18)再次来院拟行二期手术,入院后行MRI检查发现,肿瘤体积明显缩小(图4)。与患者及家属协商后,决定继续随访观察。


图4. 头颅MRI(增强)显示左侧斜坡残余肿瘤明显缩小,大小约11×14×15mm。


讨论 


脊索瘤是起源于胚胎脊索结构的残余组织的肿瘤,所有年龄段均可发病,50-60岁居多,男:女=2:1,年发病率小于0.1/1000[1]。脊索在胚胎3个月开始退化,仅椎间盘髓核为残存的脊索组织。沿神经轴走向的任何部位的残余脊索组织,有可能发展为脊索瘤。多发生在蝶骨枕骨底部及骶尾部。脊索瘤多为良性肿瘤,但侵袭性很高,预后较差,放疗也不敏感,5年生存率约为50%,如果全切,可达到65%[1]。

 

手术全切或次全切联合术后放疗,是脊索瘤的标准治疗。多数病例选择经蝶窦切除,但范围较广的肿瘤适合经颅底或经岩骨入路[2]。本病例因肿瘤侵袭较广,完全显露肿瘤困难,因而一期颞下入路只切除了颅中窝海绵窦旁大部分肿瘤,3个月后拟二期进行后颅窝的肿瘤切除。第一次术后未进行放疗,但在术后三个月复查时发现残余肿瘤明显缩小,萎陷。我们对其原因进行了探讨。


(1)第一次手术时我们切除了中颅窝及海绵窦旁肿瘤,这也是肿瘤的起源及主要血供所在,在切除这部分肿瘤以后,也就主要切断了其他残余肿瘤的血供,致使残余肿瘤血供不足导致自身坏死吸收萎陷。但颅内残余肿瘤应该还可以通过周边新的血供而生存生长,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萎陷这么多,难以解释。


(2)该患者术后因臀部皮肤组织感染,曾连续服用2个月中药皂角刺,仅月经期中断使用。皂角刺为豆科植物皂荚的干燥棘刺,自身有消肿排毒的功效。2016年有学者发现在肺癌中,皂角刺可通过调控凋亡和细胞周期来增强顺铂的抗肿瘤效果,涉及的主要机制为活化细胞周期调控分子P21,抑制cyclinD1和CKD4,使细胞周期停止在G1期[3]。既往也有研究发现其在乳腺癌、结肠癌、胃癌、肝癌、食管癌,以及白血病中都有一定的抗肿瘤效应[4,5]。该患者术后残余脊索瘤缩小萎陷是否和皂角刺有关无法确定,但确实也引发了我们的思考,有待进一步研究观察。


脊索瘤的免疫组化结果通常为:S-100、Vimentin、CK(AE1/AE3)、EMA(上皮膜抗原)同时表达[6]。S-100是一种酸性钙结合蛋白,具有神经组织特异性。一些肿瘤虽表达S-100,但不表达CK(角蛋白)和EMA,如软骨肉瘤、脂肪肉瘤、粘液软骨肉瘤,可与脊索瘤鉴别。一些癌基因或抑癌基因CK8、SNF5、PDGFR-β的表达则提示脊索瘤预后不佳[7-9]。CK8是细胞骨架成分,对于维持细胞形态起重要作用,高表达时提示脊索瘤的预后差[7]。抑癌基因SNF5的主要功能是染色质重塑,它的表达低提示脊索瘤的预后更差[8]。PDGFR-β可调控脊索瘤的侵袭,高表达时提示预后差[9]。本病例未做上述免疫组化。此外,Ki-67增殖指数<5%提示预后良好[7]。值得注意的是,本病例的免疫组化结果除符合经典的脊索瘤外,Ki-67增殖指数超过20%,提示该患者预后可能相对较差。肿瘤在术后3个月的时间缩小了超过80%,我们分析这一反常现象的原因是否和皂角刺的抗肿瘤作用有关?或者和阻断血供与皂角刺抗肿瘤两方面联合作用有关?值得研究。


对此,该病例我们建议患者继续按原剂量服用皂角刺,并定期随访。同时,我们拟开展相关实验室及临床前瞻性疗效对比研究,探索脊索瘤新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McMaster ML, Goldstein AM, Bromley CM, et al. Chordoma: incidence and survival patterns in the United States, 1973-1995. Cancer Causes Control: CCC. 2001;12:1–11.

2. Almefty K, Pravdenkova S, Colli BO, et al. Chordoma and chondrosarcoma: similar, but quite different, skull base tumors. Cancer. 2007;110:2457–2467.

3. Kim KH, Han CW, Yoon SH, et al. The Fruit Hull of Gleditsia sinensis Enhances the Anti-Tumor Effect of cis-Diammine Dichloridoplatinum II (Cisplatin). 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Med. 2016;2016:7480971.

4. Chow L. M. C., Tang J. C. O., Teo I. T. N., et al. Antiproliferative activity of the extract of Gleditsia sinensis fruit on human solid tumour cell lines. Chemotherapy. 2002;48:303–308.

5. Chow L. M. C., Chui C. H., Tang J. C. O., et al. Gleditsia sinensis fruit extract is a potential chemotherapeutic agent in chronic and acute myelogenous leukemia. Oncology Reports. 2003;10:1601–1607.

6. 杨珊珊, 周晓军. 脊索瘤的临床病理研究进展[J].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12, 28(5):553-556.。

7. Zhai Y, Bai J, Hua G, et al. Clinical features and prognostic factors of children and adolescent patients with clival chordomas. World Neurosurgery, 2017, 98:323-328.

8. Li M, Zhai Y, Bai J, et al. SNF5 as a prognostic factor in skull base chordoma. J Neurooncol. 2017 Dec 8.

9. Zhai Y, Bai J, Wang S, et al. Analysis of clinical factors and PDGFR-β in predicting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clival chordoma. J Neurosurg. 2018 Jan 5:1-9.


(本文由浙二神外周刊原创,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李晨光主治医生整理,张建民主任审校并终审) 


往期回顾

浙二神外周刊(一百二十六)--利用复合手术室多学科合作处理头部刀刺伤一例

浙二神外周刊(一百二十五)--经静脉入路栓塞深部脑动静脉畸形一例

浙二神外周刊(一百二十四)--颅咽管瘤术后并发尾状核、壳核脱髓鞘1例

浙二神外周刊(一百二十三)--库欣病合并全身多发占位性病变一例

浙二神外周刊(一百二十二)--经皮脊柱内镜手术切除腰椎巨大滑膜囊肿一例

浙二神外周刊(一百二十一)--孤立性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一例

浙二神外周刊(一百二十)--伴有ALK融合基因的颅内转移性肺神经内分泌癌一例

浙二神外周刊(一百一十九)--静脉入路栓塞舌下神经管区硬脑膜动静脉瘘一例

浙二神外周刊(一百一十八)--儿童中央区病灶致顽固性癫痫外科手术一例

浙二神外周刊(一百一十七)--丙戊酸钠相关高血氨脑病一例

浙二神外周刊(一百一十六)--儿童眶尖-海绵窦-颞下窝病变一例

浙二神外周刊(一百一十五)--小脑节细胞胶质瘤一例

浙二神外周刊(一百一十四)--高血压性脑干出血治疗--浙二的观点

浙二神外周刊(一百一十三)--“复合高压锅技术”治疗横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一例

浙二神外周刊(一百一一十二)--应用新型动脉瘤内栓塞装置(WEB)栓塞前交通未破裂动脉瘤一例

浙二神外周刊(一百一十一)--儿童四脑室室管膜瘤术后并发胃瘫综合征一例

浙二神外周刊(一百一十)--颅内多发病变之隐球菌感染一例

浙二神外周刊(一百零九)--颅内多发病变之多发性硬化一例

浙二神外周刊(一百零八)--新发现AIP基因突变位点的家族性单纯性GH瘤家系一例

浙二神外周刊(一百零七)--自发性低颅压致双侧硬膜下血肿一例

浙二神外周刊(一百零六)--张建民教授牵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于脑机接口的脑血管病主动康复技术研究及应用”正式启动

浙二神外周刊(一百零五)--颅骨板障表皮样囊肿合并慢性硬膜外血肿一例

浙二神外周刊(一百零四)--内镜辅助显微手术半椎板入路切除儿童颈髓腹侧肠源性囊肿一例

浙二神外周刊(一百零三)--颅骨缺损修补术后并发急性脑肿胀一例

浙二神外周刊(一百零二)--伴发钙化的椎管内表皮样囊肿一例

浙二神外周刊(一百零一)--胶质瘤的病理特征与位置分布的关系

浙二神外周刊(一百)--疑似DIPG的慢粒急变脑干浸润一例

浙二神外周刊(九十九)--垂体生长激素腺瘤卒中伴发脑梗塞一例

浙二神外周刊(九十八)--多囊肾合并颅内动脉瘤一例

浙二神外周刊(九十七)--巨大延颈髓室管膜瘤一例

浙二神外周刊(九十六)--桥小脑角脑膜瘤伽马刀后并发PICA血栓性动脉瘤一例

浙二神外周刊(九十五)--硬脊膜外囊肿瘘口封闭术一例

浙二神外周刊(九十四)--颅内表皮样囊肿自发破裂伴血清CA-199显著升高一例

浙二神外周刊(九十三)--伴发钙化的垂体腺瘤一例

浙二神外周刊(九十二)--鞍上毛细胞黏液样星形细胞瘤伴自发性出血一例

浙二神外周刊(九十一)--2017西湖神经外科论坛成功召开!

浙二神外周刊(九十)--以尿崩症为首发表现的Erdheim-Chester病一例并文献复习

浙二神外周刊(八十九)--“X”形支架辅助栓塞...

浙二神外周刊(八十八)--神经内镜下经鼻...

浙二神外周刊(八十七)--经一侧椎板间微骨...

浙二神外周刊(八十六)--UCLA住院医师...

浙二神外周刊(八十五)--美国神经外科住院...

浙二神外周刊(八十四)--立体定向125I粒子...

浙二神外周刊(八十三)--垂体脓肿继发颈内...

浙二神外周刊(八十二)--引流静脉自发闭塞...

浙二神外周刊(八十一)--手术治疗Broca区...

浙二神外周刊(八十)--TERT基因在胶质瘤...

浙二神外周刊(七十九)--复合手术治疗复杂...

浙二神外周刊(七十八)--弥漫性胶质瘤...

浙二神外周刊(七十七)--神经内镜下经鼻...

浙二神外周刊(七十六)--经颈静脉孔入路...

浙二神外周刊(七十五)--以特发性颅内压...

浙二神外周刊(七十四)--唤醒麻醉下iMRI...

浙二神外周刊(七十三)--电生理监测下...

浙二神外周刊(七十二)--以疑似脊髓炎起病...

浙二神外周刊(七十一)--鞍上垂体细胞瘤...

浙二神外周刊(七十)--利用复合手术室...

浙二神外周刊(六十九)--AIDS继发弓形体...

浙二神外周刊(六十八)--神经轴钙化性假瘤...

浙二神外周刊(六十七)--以头痛、视物模糊...

浙二神外周刊(六十六)--利用复合手术室...

浙二神外周刊(六十五)--3D神经内镜下...

浙二神外周刊(六十四)--立体定向放射性...

浙二神外周刊(六十三)--张建民教授手术...

浙二神外周刊(六十二)--原发性颅内血管...

浙二神外周刊(六十一)--伴有脑脊液播散

浙二神外周刊(六十)--3.0T术中磁共振...

浙二神外周刊(五十九)--Dolenc入路切除...

浙二神外周刊(五十八)--经动脉途径弹簧圈...

浙二神外周刊(五十七)--特发性正常颅压...

浙二神外周刊(五十六)--桥小脑角区胶质瘤...

浙二神外周刊(五十五)--单用替莫唑胺

浙二神外周刊(五十四)--肺癌转移至垂体...

浙二神外周刊(五十三)--经皮内镜下手术...

浙二神外周刊(五十二)--药物敏感性...

浙二神外周刊(五十一)--OA-PICA搭桥...

浙二神外周刊(五十)--立体定向穿刺引流...

浙二神外周刊(四十九)--幕上间变性透明...

浙二神外周刊(四十八)--桥小脑角区生...

浙二神外周刊(四十七)--垂体瘤手术...

浙二神外周刊(四十六)--弥漫内生型...

浙二神外周刊(四十五)--颈髓髓内黑色...

浙二神外周刊(四十四)--脊髓胶质...

浙二神外周刊(四十三)--髓内毛细胞型...

浙二神外周刊(四十二)--海绵窦原发恶...


浙二神外周刊(四十一)--出血性囊性血...

浙二神外周刊(四十)--鞍内蛛网膜囊...

浙二神外周刊(三十九)--椎管内膜外硬脊膜...

浙二神外周刊(三十八)--易误诊为肿瘤的...

二神外周刊(三十七)--垂体瘤伴发鞍结...

浙二神外周刊(三十六)--脑膜血管瘤病...

浙二神外周刊(三十五)--颅骨多发性血...

浙二神外周刊(三十四)--颅颈交界区...

浙二神外周刊(三十三)--下丘脑错构瘤...

浙二神外周刊(三十二)--肉芽肿性垂体炎...

浙二神外周刊(三十一)--颅脑转移性肿瘤...

浙二神外周刊(三十)--螺纹钢致颅脑贯...

浙二神外周刊(二十九)--托式皮肤闭合器...

浙二神外周刊(二十八)--同时合并出血...

浙二神外周刊(二十七)--神经内镜下经鼻...

浙二神外周刊(二十六)--经股静脉-颞浅...

浙二神外周刊(二十五)--脑动静脉畸形...

浙二神外周刊(二十四)--伴发静脉畸形...

浙二神外周刊(二十三)--单电极双靶点...

浙二神外周刊(二十二)--髓母细胞瘤风险...

浙二神外周刊(二十一)--高位颈髓髓内室...

浙二神外周刊(二十)--侵袭中脑和丘脑的...

浙二神外周刊(十九)--嗅沟神经鞘瘤一例

浙二神外周刊(十八)--采用立体定向脑电图...

浙二神外周刊(十七)--小脑胶质母细胞瘤...

浙二神外周刊(十六)--快速生长的腰椎管内...

浙二神外周刊(十五)--原发性颅内黏膜...

浙二神外周刊(十四)--类似颅内多发转移瘤...

浙二神外周刊(十三)--胶质瘤MDT讨论...

浙二神外周刊(十二)--祝向东教授:左侧...

浙二神外周刊(十一)--“夹心饼干”技术...

浙二神外周刊(十)--婴幼儿皮层发育不良致...

浙二神外周刊(九)--复杂性A1段夹层动脉...

浙二神外周刊(八)--眼眶-颅内异物残留致...

浙二神外周刊(七)--鞍区颗粒细胞肿瘤一例...

浙二神外周刊(六)--毛细胞粘液型星形...

浙二神外周刊(五)--鞍区胚胎性癌及放疗...

浙二神外周刊(四)--中枢神经系统非常见...

浙二神外周刊(三)--双侧丘脑病变...

浙二神外周刊(二)--脑室内及颅骨多发肿瘤...

浙二神外周刊(一)--GBM术后:远处播散...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
关键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