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8月09日发布 | 1166阅读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型动脉瘤的预后

蔡瀚培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达人收藏

Ref: Xu DS, et alJ Neurosurg. 2017 Apr 7:1-7. doi: 10.3171/2016.10.JNS161041. [Epub ahead of print]


发生在椎基底动脉上的梭形、延长扩张型动脉瘤(fusiform dolichoectatic  aneurysm)是一类罕见的、具有挑战性的疾病。目前,有关该类病变的自然史、患者中期和长期预后的研究甚少。美国亚利桑那州圣约瑟医院和医学中心巴罗神经病学研究所神经外科的David S. Xu等对诊断为“梭形、延长扩张型椎基底动脉动脉瘤”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估,分析其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的临床和影像学因素。结果发表在2017年4月的《J Neurosurg》在线。

 

作者在多个脑血管病中心数据库中,收集2000年1月1日至2015年1月1日期间登记的未破裂、梭形、延长扩张型椎基底动脉动脉瘤患者的临床数据。共纳入50例患者,其中男性33例,女性17例。患者的平均临床随访时间为50.1个月,平均放射学随访时间为32.4个月。最终的随访结果显示,21例(42%)患者的动脉瘤发生进展,22例(44%)的mRS评分恶化。将患者分为恶化组与未恶化组,单变量分析揭示,5种变量存在显著性差异,分别为性别(p=0.007)、放射学表现脑干压迫(p=0.03)、临床表现颅后窝结构受压(p<0.001)、随访期间动脉瘤进展(p=0.001)和手术治疗(p=0.006)。采用二进制逻辑回归分析进一步评估这些变量与疾病预后的相关性,显示临床表现颅后窝结构受压症状(p=0.01)与临床状况恶化显著相关,并且是唯一的预测因子。

 

作者指出,梭形、延长扩张型椎基底动脉动脉瘤患者的临床预后较差,其发病和疾病进展的风险较高,半数患者在5年内动脉瘤进展而出现病情恶化。临床预后多数取决于脑干受压症状的程度;手术或血管内介入是病情进展患者的最终治疗手段。尽管治疗的风险较高,但在神经功能恶化之前,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可能对部分患者产生一定的益处(图1)。

 

图1. 1例梭形、延长扩张型椎基底动脉动脉瘤。A、B图为DSA片表现;C、D图为4年后DSA片显示动脉瘤进展;E、F图为CTA矢状位片,提示经控制瘤内血流量后动脉瘤明显缩小。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蔡瀚培编译,江苏省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刘创宏审校,《神外资讯》主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陈衔城教授终审)


相关链接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