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8月03日发布 | 2242阅读

顾宇翔教授团队:巨大前交通动脉瘤夹闭1例

顾宇翔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达人收藏

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是《正海-妙术视界》第六十期,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顾宇翔主任团队带来的:“巨大前交通动脉瘤夹闭1例”精彩手术视频及病例PPT,欢迎观看与分享。


术者简介


顾宇翔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虹桥院区副院长、北院神经外科执行主任。卫健委脑防委缺血性卒中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卫健委脑防委中青年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脑血管病复合手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卒中学会复合介入神经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神介资讯副主编,中国临床神经科学杂志及中国脑血管病杂志编委。


主要从事应用血管内介入与显微外科技术对脑血管疾病、脑卒中的临床诊治工作,同时开展脑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与人工智能的相关研究。从事烟雾病的基础与临床诊疗工作20余年,积累丰富的烟雾病颅内外血管吻合手术经验。近年来在烟雾病的临床流行病学、分子遗传学、认知相关多模态影像与精准脑血流重建研究颇有建树,作为课题负责人有多项国家重大项目子课题、国家科学自然基金及省部级基金,发表多篇有国际影响的论文。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奖、教育部科技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上海市医学科技奖等多项奖项。



相关介绍


随着神经介入技术和材料的发展,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逐渐受到患者和临床医师的推崇;由于血管内介入治疗具有微创、住院周期短等特点,越来越多的颅内动脉瘤患者更加倾向于接受介入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约占颅内动脉瘤1/3左右,由于其解剖部位特殊,手术夹闭并发症率高于血管内栓塞治疗。但是,巨大的前交通动脉瘤会压迫周围血管神经,血管内治疗往往不能减轻其占位效应,且介入治疗费用巨大。因此,开颅夹闭治疗巨大前交通动脉瘤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    

 

本例是一例女性患者,29岁,因反复头痛头晕检查发现前交通巨大动脉瘤,占位效应明显。视力视野检查发现右眼颞侧偏盲。该动脉瘤巨大且占位效应明显,治疗指征明确。考虑到介入治疗费用较高,且无法解除动脉瘤占位效应,而开颅夹闭不仅能够缓解动脉瘤占位效应,且治疗更加彻底、费用更低,因此经讨论后决定行动脉瘤开颅夹闭术。


从影像资料上看,动脉瘤虽然较大,但瘤壁钙化不明显,因此有塑性夹闭可能。手术在华山医院复合手术室进行,由顾宇翔教授主刀。患者经右侧额颞入路,开颅后首先经侧裂暴露右侧A1,因瘤体较大,无法完全暴露动脉瘤形态,遂经纵裂逐渐解剖暴露动脉瘤体,右侧A1、A2,前交通和对侧A2,对侧A1不明显。动脉瘤瘤体巨大,无法暴露整个动脉瘤形态,但瘤壁无明显钙化,因此决定临时阻断右侧A1、A2及对侧A2后抽吸瘤体,迅速解剖瘤体结构,先用一枚支架夹闭部分瘤体,随后用四个90度弯开窗夹依次串联夹闭动脉瘤颈,并重新对前交通动脉进行塑性。


松开临时阻断夹后,动脉瘤未见活动性出血,术中多普勒证实同侧A1、A2、前交通及对侧A2血流通畅。即刻复查全脑血管提示右侧A1狭窄,遂调整动脉瘤夹后再复查造影证实动脉瘤完全夹闭无残留,且右侧A1、A2、前交通及对侧A2通畅。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无神经功能障碍。



病例介绍PPT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