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7月28日发布 | 458阅读

输血可降低SAH患者发生迟发性脑缺血风险

彭磊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Ref: Dhar R, et alCrit Care Med. 2017 Apr;45(4):653-659. doi: 10.1097/CCM.0000000000002266.


蛛网膜下腔出血导致的脑血管痉挛和脑血流量减少是迟发性脑缺血的重要原因。贫血可降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Hgb)含量,影响氧气输送,增加脑梗死的风险。近期,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神经科的Rajat Dhar等在2017年4月的《Critical Care Medicine》杂志上报道,输血可改善大脑的脑氧供应,特别是对SAH后脑血管痉挛患者,可以降低迟发性脑缺血发生的风险。

 

该项前瞻性研究纳入5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患者的Hgb含量在7-13g/dL之间。使用改良Fisher量表进行入院时SAH的CT分级,应用Hijdra评分测量脑室内出血。依据脑血管DSA确定脑动脉痉挛是否存在,并分为轻度,中度或重度3级。所有患者均在神经ICU(Neurology/Neurosurgery ICU,NNICU)的Siemens/CTI ECAT EXACT HR+PET扫描仪上扫描,采集图像测量CBF、脑血容量(CBV)、氧摄取分数(OEF)和氧耗量。初次扫描后,患者在1小时内输入1单位(约350mL)红细胞(RBC),立即重复扫描。每次采集图像的同时,记录生理数据(图1)(表1)。

 

图1. 输血前血红蛋白值的分布。中位Hgb为9.7g/dL(IQR,8.5-10.7)。

 

表1. 输血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和血气分析数据比较。


在1小时内输入1单位RBC后,血红蛋白和动脉血氧含量(CaO2)增加10%-15%。平均动脉压(MAP)有所上升;其他生理指标保持稳定(表2)。


表2. 输血前、后低灌注区血液动力学与代谢的变化。

注:低灌注区指基线供氧量<4.5ml/100g/min。

 

输血前CBF基线为43±11mL/100g/min;输血后CBF变化不大,但是供氧量的中位数从5.0增加到5.5mL/100g/min(p=0.001)。低灌注区供氧量上升高于正常灌注区供氧量(p=0.002)。低灌注区的氧气释放量从3.7±0.5提高到4.3±0.9mL/100g/min,与正常区域的6.9±2.1提高到7.1±2.2 mL/100g/min相比,低灌注区的氧含量明显改善,增加值大于正常灌注区。

 

分析结果显示,基线CBF和供氧能力(r=-0.44和-0.48,P=0.002)与供氧量变化相关。低灌注的患者对输血反应较好。Hgb变化幅度与供氧量变化相当(r=-0.17;p=0.25);在Hgb8g/dL的所有患者中,输血后氧气输送得到改善;Hgb<9g/dL的患者中,84%得到改善;Hgb≥9g/dL的患者中,61%得到改善(p=0.08)。

 

最后作者指出,输1单位的红细胞后,全脑范围内氧供量上升,特别是在脑血管痉挛的低灌注区得到更大程度的改善;因此,可能降低迟发性脑缺血的发生风险。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彭磊编译,江苏省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刘创宏审校,《神外资讯》主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陈衔城教授终审)


相关链接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
关键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