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3月16日发布 | 2405阅读

头外直肌和髁三角:颈静脉孔区后方和侧方入路的重要解剖标志

王勇杰

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达人收藏

【Ref: Cohen MA, et al. J Neurosurg. 2017 Jan 27:1-9. doi: 10.3171/2016.9.JNS16723. [Epub ahead of print]】


处理颈静脉孔区巨大肿瘤,必须采用多种扩大或联合入路,以达到高位颈段结构的良好暴露,有助于显露颈内静脉(internal jugular vein,IJV)。该区域解剖结构复杂,需要有价值的解剖标志,以便识别和避免误伤重要的神经血管结构。头外直肌(rectus capitis lateralis,RCL)是连接C1横突(C1 transverse process,C1TP)与枕骨颈静脉突的深部短小的肌肉。由头外直肌、上斜肌(SO)和枕骨组成髁三角(condylar triangle,CT),与颈静脉孔周围的神经血管结构关系密切。美国纽约康奈尔大学医学院神经外科的Michael A. Cohen等对该区域进行解剖研究,认定RCL和CT是颈静脉孔区的主要解剖标志,结果发表在2017年1月的《J Neurosurg》在线上。

 

作者在8具保存完好的尸头上,分别采用远外侧、扩大远外侧、经乳突-颈部入路及其联合入路,解剖颈静脉孔区,对RCL、CT与周围肌肉、骨骼、血管和神经进行研究。

 

RCL起自C1TP的上前方,终止于枕骨颈静脉突;上斜肌亦起自C1TP,终止于枕骨项上线下方。RCL、上斜肌以及两者末端连线共同组成CT。经过测算,颈静脉突位于C1TP上方17-18mm,平均17.3mm处;茎突位于RCL止点前缘前方6-7mm,平均6.5mm处(图1)。


图1. 远外侧入路暴露的解剖结构和髁三角(CT)。A和B.枕下三角(suboccipital triangle,ST)由上斜肌(SO)、下斜肌(IO)和头后大直肌所组成。RCL位于SO前方,起于C1TP,终止于乳突尖内侧的颈静脉突。CT由RCL、SO和两者在枕骨表面的连线所构成。C.将SO向前下方翻起后,可暴露枕髁后部。DM=二腹肌,SC=颈棘肌。

 

RCL与周围重要的血管,如椎动脉和颈静脉之间的解剖关系相对恒定。RCL起点覆盖于C1横突孔表面,此处椎动脉V3段向后方呈90°转折;V3段在进入硬脑膜前,再次向内侧呈90°转折;该转折处距离RCL后缘约19-22mm,平均20.3mm。枕动脉位于RCL和二腹肌后支之间。RCL恰好在IJV后方,仅隔一层颈动脉鞘。RCL止点即为颈静脉孔后缘。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于RCL前方、IJV的前内侧方进入颈动脉孔,距离RCL上端前方约5.5-7mm,平均6.2mm。颈静脉孔区的神经结构复杂。RCL前方的颅神经为CN XI,恰好在RCL内侧和IJV之间。CN X走行于CN XI的前方、IJV的内侧。CN IX位于CN X前方,距离RCL最远。CN XII在CN XI、X和IX的内侧,呈斜向、前方和下方走行。RCL终止点前缘距离CN VII出茎乳孔处约1.5-2mm,平均1.8mm。游离上斜肌后,可从后方打开CT,从而暴露枕髁的后部。CT内包含有枕髁的前1/3,舌下神经管的终末段,以及椎动脉V3段膝部的上部,即椎动脉出横突孔后向后方走行的一段(图2、3)。


图2. 解剖暴露颈静脉孔。A.迷路下乳突切开,暴露部分CN VII的颅内段和鼓索支以及彻底骨骼化的乙状窦。可见VA穿过C1横突孔后向后方转折,向内侧进入硬脑膜。IJV和ICA在颈动脉鞘内,CN IX位于ICA的前外侧;CN XI和IJV走行于RCL前方。B.磨除乳突尖,打开茎乳孔后,清晰的暴露CN VII。颈静脉突位于RCL上缘,颈静脉结节的前外侧。C.向前方牵开IJV,暴露颈动脉鞘内的CN X和XII。D.移除IJV和颈静脉球,将CN VII移位,以增加颈静脉孔的显露范围。SCC=半规管。


图3. 解剖暴露颈静脉孔区颅神经。A.切除枕髁,以暴露舌下神经管,于RCL的两侧均可见CN XII。B.切开枕骨,暴露小脑延髓裂。颈静脉孔内的CN向前下方走行,与RCL形成120°;直到向下方出颈静脉孔,在RCL前方与其平行走行。C.磨除颈静脉内分隔,清楚地暴露CN IX。D.CN XI在舌下神经管内与RCL呈60°上行,接着于RCL上方走行,最后向下方转折。

 

作者指出,RCL是颈静脉孔区重要的解剖标记,可帮助识别重要的神经血管结构。无需经远外侧入路,即可通过CT显露舌下神经管的终末端和ICA。在实际手术过程中,尤其是处理该区域肿瘤,上述解剖结构的暴露将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王勇杰编译,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王知秋教授审校,《神外资讯》主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陈衔城教授终审)


相关回顾


更多资讯请关注神外资讯微信公众号:neurosurgerynews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
关键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