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基底动脉梭形动脉瘤(vertebrobasilar fusiform aneurysms,VFA),又称为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表现为椎基底动脉的异常扩张、延长和扭曲;发病率为0.06%-5.8%。动脉粥样硬化、先天性畸形或动脉壁节段性发育异常是该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主要症状有头痛、颅神经受压、共济失调和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等,自然病程的5年死亡率达到23%-35%。目前对于此类复杂动脉瘤的处理方法不多。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的Jun Wang等尝试将数个支架平行置入病变血管治疗VFA,结果发表在2017年1月的《J Neurosurg》。
作者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2年8月间在该医学中心收治的8例未破裂椎基底动脉梭形动脉瘤患者。患者的VFA最大径平均9.86±2.07mm、长度平均41.85±9.91mm;主要位于左侧椎基底动脉。1例有高血压病史、1例冠心病史、1例缺血性脑卒中史;大多数患者临床表现是头晕、头痛、耳鸣、发音和吞咽困难。3例VFA内置入2或3个平行支架,5例置入串联支架合并平行支架。根据动脉瘤形状、长度和最大径决定应用支架的数量和支架置入的部位。采用mRS评分和DSA造影结果评估疗效和预后。随访时间14-23月,平均18月。
8例患者VFA内共计放置25个支架,置入过程均顺利,未发生与治疗相关的并发症。在围手术期,1例患者发生TIA。随访期间发现,mRS评分平均分由2.13±0.99分降至1.75±1.91分;5例患者预后改善,2例未改变,1例术后出血死亡。因此,大部分患者在术后即刻或随访期间获得部分或完全治愈。DSA随访结果示,2例患者的VFA缩小、6例无变化;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支架内狭窄,未出现小脑后下动脉阻塞或穿支动脉的供血障碍(图1、2)。
图1. 64岁男性VFA患者,表现为头痛、头晕和耳鸣。A.头颅MRI显示脑干区的巨大VFA,压迫脑干;B、C.术前DSA的正位和侧位片提示,左侧椎基底动脉主干部位巨大梭形动脉瘤;D.3D CTA显示最大径14mm的巨大VFA;E.DSA示置入3个支架至VFA:Solitaire 6×30 mm、Neuroform 4.5×30mm和Solitaire 6×30mm;F、G、H.术前DSA结果;I、J.支架植入后正位和轴位DSA成像结果;K.平行支架置入后的示意图。
图2. 平行支架置入后DSA的随访结果。A、B.术后6个月的DSA正位和侧位片;C、D.术后19月的DSA正位和侧位片;E.术后19月的3D CTA显示动脉瘤最大径降至9.5mm。
综上所述,该单中心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平行支架置入治疗未破裂椎基底动脉梭形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TMC编译,江苏省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刘创宏审校,《神外资讯》主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陈衔城教授终审)
相关回顾
更多资讯请关注神外资讯微信公众号:neurosurgery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