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室内出血(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IVH)是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并且与发生持久的分流依赖性脑积水相关。近期,一项大型临床研究CLEAR III表明,脑室内纤溶(intraventricular fibrinolysis,IVF)治疗IVH,可以安全有效地加速血肿溶化,显著降低死亡率。另有某些观察性研究表明,IVF+腰大池引流(LD)可以减少IVH患者分流依赖性脑积水的发生率。德国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神经科的Dimitre Staykov等开展一项单中心、随机和公开标签的临床试验,比较IVF+LD与单纯IVF治疗重型IVH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及对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发生率的影响,结果发表在2016年11月《Annals of Neurology》在线。
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为,①幕上ICH,血肿体积<60ml;②重型IVH,血肿在Ⅲ脑室或Ⅳ脑室铸型,发生梗阻性脑积水,Graeb评分为2分,有急诊脑室外引流(EVD)术指征;③年龄18-85岁;④入院时或发病48小时内GCS评分<9分;⑤入院前mRS评分≤3分。排除标准为:①口服抗凝药、外伤、脑肿瘤、动静脉畸形、动脉瘤、血栓形成引起的ICH;②幕下ICH;③有明显脑干损伤表现,脑干反射消失或明显减退;④妊娠;⑤发病至入院时间超过48小时。将患者随机分入实验组(IVF+LD)和对照组(IVF)。首次IVF时间在发病12小时后、EVD 6小时后,使用rtPA进行IVF,剂量为1mg;需双侧EVD的患者,每侧注射0.5mg;每隔8小时一次,注射后夹管1小时再开放7小时,直到CT提示Ⅲ、Ⅳ脑室血肿消失或rtPA累计量达到12mg,停止注射;脑室引流管夹闭时可同时监测颅内压(ICP);颅内压传感器置于室间孔水平,外引流装置压力阈值设置在室间孔平面上10-15cmH2O处。当Ⅲ、Ⅳ脑室血肿消失后继续引流48小时,随后夹管24h,同时监测颅内压;若无颅内高压危象,即ICP在20mmHg以下持续5min以上或无脑室扩大,则拔除脑室引流管。反之,EVD继续引流48小时再尝试夹管。实验组患者在Ⅲ、Ⅳ脑室血肿消失后开始行LD,EVD和LD同时引流6小时后夹闭脑室引流管24h,监测颅内压,若无颅内压危象发生,则拔除脑室引流管。LD继续引流48小时,夹管24小时,复查CT若脑室系统无扩大则拔管;若扩大仍开放LD,继续引流48小时后第二次尝试夹管。
主要观察指标为出现分流依赖性脑积水或需引流的时间>14天;次要观察指标为IVF和LD相关的并发症,如出血、感染等,以及第90和180天时的神经功能预后。该研究最后对文献中3项研究进行Meta分析,含IVF+LD 45例与IVF 42例。
该研究在中期分析时因实验组效果显著而提前终止。总共纳入30例符合条件的患者,实验组16例,对照组14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GCS评分、血肿体积、部位和Graeb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组未发生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对照组43.8%患者发生分流依赖性脑积水,两组之间的差异显著(P=0.007)。颅内感染发生率和第90天的功能预后均无显著差异。文献数据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IVF+LD组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发生率显著少于单纯IVF组,2.2%比26.2%。与Dimitre Staykov等的研究结果相同,而且两组患者之间再出血和感染发生率亦无统计学差异。
综上所述,作者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和Meta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幕上脑出血破入脑室的重型脑室内出血患者,IVF+LD比单纯IVF安全有效,可以显著降低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发生率。
(湘南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冯梦龙编译,《神外资讯》主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陈衔城教授审校)
相关回顾
更多资讯请关注神外资讯微信公众号:neurosurgery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