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是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佟志勇教授分享的病例:CEA治疗高位颈动脉重度狭窄,欢迎阅读。
高位颈动脉狭窄是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挑战之一。
所谓高位颈动脉狭窄主要涉及如下因素:
颈内动脉狭窄远心端相对于颈椎椎体的水平;
下颌角的发达程度;
腮腺的达到程度;
需要处理的毗邻解剖结构的复杂程度(舌下神经,下颌后静脉丛,枕动脉,胸锁乳突肌动脉等)。
其中1最重要,2和3容易被忽略,4最考验术者的手术熟练程度。
典型病例
老年,男性,症状性左侧颈动脉重度狭窄
左侧颈内动脉高位狭窄:狭窄位于C2椎体水平,下颌角后上方
狭窄部位局限,颈内动脉稍迂曲
本例手术的难度在于:高位狭窄,而且需要使用转流管
切除的黄白色颈动脉硬化斑块
远心端颈内动脉位置深在
远心端动脉内膜贴壁良好
植入BS转流管
缝合颈动脉补片(远心端)
缝合颈动脉补片
(近心端,降落伞)
缝合颈动脉补片
(近心端,收紧降落伞)
取出转流管,完成颈动脉补片成形
术中血管造影显示:颈动脉通畅,管径增宽,迂曲解除
总结
常规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切口,可以分离到达齿突水平的颈内动脉,不需要使用特殊的手术切口(如耳前切口);
切除C2段椎体水平(高位)的颈动脉硬化斑块之前,需要确切结扎切断下颌后静脉丛,游离舌下神经,枕动脉,胸锁乳突肌动脉,二腹肌后腹等毗邻解剖结构,充分显露颈内动脉狭窄的远心端;
颈动脉补片成形术,在围手术期风险和远期颈动脉再狭窄等方面,均优于单纯缝合纵行切开的颈动脉;
补片两端的降落伞缝合法降低了补片成形缝合的难度;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成功率较高,一般不需要术中血管造影确认手术效果。
佟志勇,教授,现任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脑血管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脑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卫计委脑卒中防治工程中青年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老年医学会脑血管病分会委员,AANS美国神经外科医师协会会员等。
1995年开始从事神经外科工作,2008年开始专门从事脑血管病外科工作。
曾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麻省总院神经外科神经血管病中心,日本札幌医科大学医学部神经外科留学。
主要专业方向:①显微外科手术或复合手术治疗:复杂脑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硬膜动静脉瘘,脑干海绵状血管瘤;②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颈动脉重度狭窄;③脑动脉吻合术治疗:烟雾病,颈动脉或大脑中动脉闭塞,椎动脉狭窄或闭塞。
更多资讯请关注神外资讯微信公众号:neurosurgery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