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6日发布 | 4424阅读

如何合理设计去骨瓣减压的范围?

李信晓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达人收藏

【Ref: Miller K & Eljamel S. World Neurosurg. 2016 Aug 24. pii:S1878-8750(16)30729-X. doi: 10.1016/j.wneu.2016.08.061. [Epub ahead of print]】


去骨瓣减压术(DC)的目的是去除大片骨瓣并切开硬脑膜,为肿胀的脑组织提供缓冲的空间,以降低颅内压和死亡率。创伤性颅脑损伤(TBI)或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MMCAI)是急性颅内压升高(ICP)的常见病因,具有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相关研究显示,比较TBI后颅内压>40mmHg与<20mmHg的患者,死亡率分别为55.6%与18.4%。DC是神经外科领域中广泛应用的手术,但其适应证、手术时机、去除骨瓣的大小和部位选择仍无统一标准。英国苏格兰邓迪大学神经病学中心的Kate Miller和Sam Eljamel对去骨瓣大小和去骨瓣部位影响颅内压的效果进行实验研究,结果发表于2016年8月的《World Neurosurgery》在线。

 

作者选取1 例创伤性颅脑损伤继发顽固性高颅压患者,在行左侧额、颞、顶和枕区去大骨瓣减压术后,获得良好康复并无术后并发症。依据该病例资料,利用3D打印技术重建患者的3D颅骨模型。将相应去除的骨瓣分为额叶片(F)、颞叶片(L)、顶叶片(U)和枕叶片(P);片与片间可以拆卸和固定,从而模拟不同大小的去骨瓣和不同部位的去骨瓣手术。3D颅骨模型内填充一个气囊。气囊设有两个口,一个口用于监测模拟的颅内压,另一个用于对气囊充气,改变模拟的颅内压(图1)。



图1. 3D重建颅骨模型研究DC效果的实验示意图。ICP:颅内压;DC:去骨瓣减压;F:额叶;L:颞叶;U:顶叶;P:枕叶;cc= cm3= ml。

 

该研究设正常颅内压值为≤15mmHg。实验去除不同组合的骨瓣片,当ICP值降到15mmHg及其以下表示DC治疗有效。研究者分析颅内压达20mmHg、25mmHg、30mmHg和35mmHg水平时DC的骨瓣大小和部位等数据(表1)。


表1. 实验性DC去除骨瓣的大小和部位数据。



研究结果显示,去除骨瓣的大小与控制颅内压显著相关。去除直径8.3cm的骨瓣可以最有效地降低颅内压,而去除直径7.5cm骨瓣足以控制25-30mmHg的高颅压。去骨瓣直径≤3.5cm或≥7.5cm时的DC部位与颅内压变化无关;去除骨瓣直径为4.5cm或5.5cm时的DC部位与颅内压变化相关;选择位于头颅前方的去骨瓣减压可以更有效地降低颅内压。

 

最后作者指出,DC的骨瓣大小对于降低颅内压非常重要。去骨瓣大小的选择应根据对颅内压水平和对术后脑肿胀的估计。去骨瓣较小的DC部位应该靠头颅的前方。当颅内压>30mmHg时,去骨瓣部位并不重要,而去骨瓣大小必须达到直径8.3cm以上。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李信晓编译,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花玮博士审校,《神外资讯》主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陈衔城教授终审)


相关回顾


更多资讯请关注神外资讯微信公众号:neurosurgerynews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