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最近接诊一例很有趣的患者,他几个月前不慎摔伤头部,当时感觉没啥事,也没太在意。此后某日,患者小酌几杯,开始出现左眼睑无力伴复视,神经内科就诊后首先检查排除了重症肌无力,而后给予激素治疗后症状缓解了。又过了几日,患者自觉精神焕发,又小酌几杯,这下好了,整个眼球都开始肿痛起来,左眼一天天开始突出,眼睑红肿,眼睛完全睁不开了。当患者带着这些症状来到神经外科就诊的时候,诊断已经很明显了——颈动脉海绵窦瘘(CCF)。
患者左侧眼周明显红肿,结膜水肿明显。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CF)可以分为直接瘘和非直接瘘两种。直接CCFs(又名高流量CCFs)是由于颈内动脉血管壁的缺损,造成颈内动脉向海绵窦的分流(例如外伤性CCFs或海绵窦段动脉瘤破裂)。非直接CCFs(又名低流量瘘)等同于海绵窦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s),海绵窦dAVFs占全部dAVFs的35%。
Barrow等建立了下列的分级方式:
1.A型 颈内动脉和海绵窦的直接分流(例如伤性CCFs或海绵窦段动脉瘤破裂)。
2.B型 颈内动脉分支和海绵窦之间的非直接瘘口。
3.C型 颈外动脉分支和海绵窦之间的非直接瘘口。
4.D型 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分支和海绵窦之间的非直接瘘口。
(1)D1型:单侧CCFs。
(2)D2型:双侧CCFs。
我们先来看看患者的造影结果,左侧海绵窦区动静脉瘘,眼上静脉明显增粗,岩下窦未见显影,左侧颈内、左侧颈外、右侧颈内都有脑膜支供血。根据上述标准,这位患者属于D1型。
右侧颈内动脉正位造影,可见有分支血管参与海绵窦瘘供血。
右侧颈内动脉侧位造影,可见有分支血管参与海绵窦瘘供血。
左侧颈内动脉正位造影,可见有分支血管参与海绵窦瘘供血。
左侧颈内动脉侧位造影,可见有分支血管参与海绵窦瘘供血。
左侧颈外动脉正位造影,可见有分支血管参与海绵窦瘘供血。
左侧颈外动脉侧位造影,可见有分支血管参与海绵窦瘘供血。
下面再来看治疗,静脉途径栓塞是治疗此型CCFs最为有效的治疗方式,最常被使用的是岩下窦和眼上静脉,此外,还有面静脉、岩上窦等。本例患者岩下窦并未显影,且眼上静脉明显增粗,从术前资料看,如果能够成功穿刺眼上静脉,那么栓塞成功率应该明显高于经岩下窦入路。但眼上静脉穿刺需要一定的经验,多数神经外科中心需要在眼科医生的帮助下完成。在权衡利弊之后,笔者所在的神经外科中心,最终决定采用自己更熟悉的岩下窦入路,尝试开通岩下窦后,进行栓塞。
(海绵窦、眼上静脉、岩下窦解剖关系。)
手术常规全麻,保持头部中立位。穿刺左侧股动脉,5F造影导管置入左侧颈内动脉造影给静脉期路图。穿刺右侧股静脉,6F导引导管置入乙状窦与颈内静脉交界处。
双C臂路图下,用泥鳅导丝盲探岩下窦,此为正位图像。
双C臂路图下,用泥鳅导丝盲探岩下窦,此为侧位图像。
而后将一根Echelon-10微导管和一根Marathon微导管沿岩下窦通路超选进入左侧海绵窦内,微导管造影确认导管头端位置妥当。
微导管造影正位
微导管造影侧位
通过Echelon微导管送入弹簧圈降低流量。
正侧位造影见流速明显下降,眼上静脉回流减少。
然后Marathon微导管注入Onyx胶,这种钢筋混凝土的结构能够充分填塞海绵窦并防止“飞胶”。
很快海绵窦前部显影消失,眼上静脉也未再显影。此时,治疗目的已经达到,但海绵窦后部仍有显影。
于是我们缓慢后退微导管,继续注胶填充后部,直至动静脉瘘全部消失,手术结束。
左侧颈外动脉及右侧颈内动脉造影,均未见动静脉瘘显影,确认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