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3月17日发布 | 719阅读
神经介入-狭窄
神经内科-神经内科

普医神经外科近期独立完成2例脑卒中急诊介入手术

蒋锐

贵州省安顺市普定县人民医院

达人收藏

普定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介入团队从2019年9月开始首先在普定县开展神经介入工作。一直得到省市各医院知名专家、同仁的关心爱护,一直得到医院领导班子大力支持及杨涛主任的领导。
截止本月(2020年10月),开展神经介入手术及造影手术170例,其中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5例,急性脑缺血性卒中急诊腔内接触性动脉溶栓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支架取栓(含抽吸取栓)12例,颅内动脉狭窄球囊扩张支架植入3例,明确诊断烟雾病10例。


作为我院卒中中心的重要成员,在第15个“世界卒中日”到来前夕,我科近期收治了两名急性脑卒中患者,得到各科室大力配合,并根据病情,神经外科介入团队对两例患者独立进行了急诊介入手术治疗,现将2例手术向各位领导、老师及同道汇报。因我们团队开展神经介入工作时间较短,经验及评估还很欠缺,也希望各位高级卒中中心的老师及关心我科发展的同道们继续给予我们宝贵意见及建议。我们团队也将继续努力,跟随各位老师前辈及同道的脚步,为普定县老百姓更好服务。

病例一: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抽吸取栓,原位狭窄一期球囊扩张。

外地老年男患,因“突发意识不清30分钟”就诊我院。发病当日乘车途径我县发病。同行朋友立即送入我院急诊,急诊头颅CT除外出血性脑卒中,我科会诊并绿色通道办理住院。入院查体:T36.3℃ P78 次/分 R18次/分 BP159/86mmHg 昏睡,查体不合作,刺痛睁眼,不能言语,刺痛左上肢回缩,GCS7分,NIHSS 评分21分(意识2 水平提问2 水平指令2 注视2 面瘫2 右上肢4 右下肢4 语言3),双瞳1.5 MM,光反射迟钝,右鼻唇沟变浅,口角左歪斜,伸舌不配合,左侧肢体自主活动,左侧肢体肌张力正常,右侧肢体肌张力稍高,生理反射存在,右侧巴彬斯基征(+)。既往史等病史均无法采集。


因发病后有呕吐咖啡色胃液,故不考虑静脉溶栓,考虑诊断:1急性大面积脑梗死(TOAST分型 大动脉粥样硬化型);2.急性消化道出血;3.高血压病。患者NIHESS >6分,高度怀疑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可能,但因家属在外地,同行朋友有很多顾虑,我科医师立即拨打家属电话并充分告知病情及手术风险等情况,电话中家属同意急诊介入血管内治疗并电话授权患者朋友签字,同时将情况及时汇报院领导。急诊科完善术前准备及检查后立即送入介入室。

进入介入室后立即先行造影评估,局麻下右股动脉8F鞘置管成功。

弓上造影

术中见左颈内C1起始部中度狭窄,C1-C6不显影,同侧M1、A1已远显影延迟,考虑急性大负荷血栓或闭塞后血管痉挛可能。拟抽吸取栓,再次电话中获得家属同意,更换8F 导引导管,6F抽吸导管抽吸后血管再通。

血管开通后见左颈内动脉C4-C6原位重度狭窄,前向血流2级。

担心狭窄部位再次闭塞,故考虑一期球囊扩张并血管成型。

微导丝到达M2段,造影远端显影好,球囊2*10MM及2.5*10MM 球扩,狭窄改善,3级血流维持,观察30分钟,血流无变化,替罗非班泵入。

术后查体:GCS评分15 NIHSS 11分,较术前改善。此时患者家属已到达医院,充分交代病情后立即复查头颅CT后送入我科NICU病房。

术后积极重症监护、血压管控、药物治疗等围手术期管理及护理。

及时复查头颅CTA及头颅CT。

CTA见远端属支及分支显影良好。

术后16小时: GCS评分15 NIHSS 5分(右上肢2 构音1 面瘫1 感觉1)查体:双瞳2.0 右鼻唇沟变浅,口角稍左歪斜,伸舌不偏,颈软,左肢体5级,右上肢4级,右下肢4+级,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征(-)。
术后40小时: GCS评分15 NIHSS 2分(构音1 面瘫1)

术后第4天:NIHSS评分0分,后一直情况稳定。

术后4天至今,病情稳定,NIHSS评分0分。拟下一步处理:术后1月复查造影,评估双侧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决定是否择期颅内支架植入。

病例二:右侧后交通破裂动脉瘤急诊介入弹簧圈栓塞

老年女患,因“突发剧烈头痛6+小时。”于近日入院我科。无诱因突发剧烈头痛,伴呕吐,伴右眼睁眼困难及视物模糊。联系救护车送入急诊内科。急诊头颅CT检查考虑蛛网膜下腔出血。收住我科。既往史:3年前因“突发右侧肢体无力”就诊我院神经内科,治疗后症状缓解,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及阿托伐他丁,3年前住院期间发现血压高,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血压未监测。

入院查体:T36.9 P76 R16 BP230/110MMHG 身高150 体重60KG 平车推入。神志嗜睡,GCS12 分,唤醒后简单遵嘱活动,右眼上睑下垂,右侧眼球向内侧活动受限,左侧正常。左侧瞳孔3.0MM,右侧瞳孔5.0MM,左侧光反射灵敏,右侧光反射消失。颈强3指,右侧肌力5-级,左侧肌力5级。病理反射未引出。

入院头颅CT考虑环池,侧裂池蛛网膜下腔出血,部分出血破入四脑室,脑室不全梗阻。

头颅CT高度怀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急诊头颅CTA检查明确。

头颅CTA 三维旋转见右后交通动脉瘤。

入院急诊CTA后初步诊断:1、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Hunt-Hess分级II级);2、右侧后交通动脉瘤破裂出血(责任动脉瘤);3.脑室内积血并脑室不全梗阻;4.动眼神经功能障碍;5.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组)。

入院处理:缓解血管痉挛,控制性降压等治疗,完善术前检查及准备,除外相对手术禁忌。
经团队讨论,患者手术指征明确,考虑后交通动脉瘤为本次蛛网膜下腔出血原因,且患者家属既往否认右瞳不等大,及近期视物模糊病史。故考虑动眼神经功能障碍与该动脉瘤占位或破裂相关。
手术方案:1、右翼点入路开颅动脉瘤夹闭(急诊全麻、术中根据情况决定是否去除骨板)
2.动脉瘤弹簧圈介入栓塞(急诊全麻、术中备支架辅助可能)。
将上述手术方案充分告知患者家属,患者家属反复商量,告知家属后家属犹豫不决,并明确拒绝转上级医院治疗。最终入院当日23:30明确决定选择我院行介入栓塞治疗。入院后至术前一直密切监测病情,控制血压,缓解血管痉挛等出来,患者暂无意识及病情加重表现。
右侧股动脉6F鞘置入。

术中双侧颈内动脉3D造影及双侧椎动脉造影仅见右颈内动脉后交通段动脉瘤,大小10.47MM*7.4MM,瘤颈约4.5MM,瘤体朝向后外侧,瘤体上可见2处破裂小疱,右侧后交通动脉自瘤颈处发出,同侧椎动脉及大脑后动脉纤细。双侧颈内动脉C1段明显迂曲。

右颈内3D

选取工作角度再次测量,更换6F 导引导管,导丝引导放置右侧颈内动脉迂曲部近心端,路途下导丝引导支架导管预先放置同侧MCA M1段,微导管塑性“C”型并放置瘤颈部,头端进入瘤腔。

造影明确后,6枚弹簧圈填塞,解脱成功,并多次造影及多角度评估。后单纯栓塞,未使用支架辅助。

填塞后观察30分钟造影未见载瘤动脉闭塞,动脉瘤未见显影,手术结束,保留股鞘返回科室NICU,予以重症监护,血压控制,缓解血管痉挛等处理。
术后6小时患者苏醒,脱呼吸机,简单遵嘱动作,双侧上肢肌力对称,约4-级。复查头颅CT及CTA检查,后行腰大池置管及脑脊液置换。

拟患者渡过围手术期后进一步造影复查,了解瘤颈处有无复发。

小结:
1、患者发病家属不在现场,患者朋友不敢签字,神外团队电话联系家属并电话授权非直系亲属签字并录音。立即上报分管院长,相关科室通力合作,尽量争取时间并保证卒中绿色通道畅通;
2、卒中识别及溶栓禁忌需熟练掌握;
3、围手术期血压管理,并发症处理等是该类患者影像学再通后良好预后的基础;
5.急诊取栓武器要尽量备齐(抽吸导管、取栓支架、球囊、保护伞、长鞘等等),只有这样术者在台上才不会心慌。

6.对于第二例动脉瘤手术患者,因考虑尽量保留后交通动脉开口,瘤颈部少许残留,但因是个人第一次独立完成手术,故考虑先解决再出血情况,后期进一步处理;
7、破裂动脉瘤术后,因第一次出血造成脑血管痉挛及脑积水情况也是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我们也是动脉瘤处理后早期腰大池引流,后期间断腰穿,动态了解脑积水变化情况。
8、对于急性卒中的手术治疗很及时,但围手术期管理很总要。
9.急性卒中病人的残死率很高,手术解决不了所以问题,因此卒中的防治远大于治疗,对于卒中高危人群的血管筛查及高危因素的干预都非常重要!
我们开展急性卒中的介入治疗时间不长,需更多积累,也不断学习,也希望各位前辈继续关心我们团队。谢谢!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