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史:患者52岁,男性; 患者以“突发意识不清4小时”入院。 入院查体:体温 37.5℃ 脉搏 102次/分 呼吸 24次/分 血压187/110mmHg,患者意识昏迷GCS评分5分。呼吸深快,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0mm,左侧对光反射迟钝,右侧对光反射灵敏。四肢肌张力明显增高,肌力检查不配合。生理反射减弱,Babinski征(+)。
初步诊断:1.脑干出血(桥脑) 2.右侧基底节出血 3..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
治疗方案:后正中膜帆入路联合脑室钻孔外引流术
《原发性脑干出血诊治中国神经外科专家共识》
原发性脑干出血(primary brainstem hemorrhage,PBSH)是指排除了外伤、血管畸形、肿瘤等可溯源继发性因素的自发性脑干出血。是高血压性脑出血最严重的亚型,占所有高血压性脑出血的6%-10%,最常见部位发生在桥脑,致死率高达47%-80%,责任血管位于脑干内部、邻近的小脑或丘脑,溢出的血液在脑干间质内扩展或由邻近丘脑、小脑向脑干内扩展并形成血肿,还可累及脑室系统。损伤类型包括原发性损伤、继发性损伤及脑脊液循环梗阻所致急性颅内压增高引起的损伤。因受损结构特殊,残存功能有限。通常起病急,致残、致死率极高,对现存所有治疗手段构成挑战。
最新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GBD)显示,我国总体卒中终生发病风险为39.9%,位居全球首位。卒中患者平均发病年龄:发达国家约75岁,我国为65岁左右,而脑干出血更趋年轻化,国外报道多为40-60岁。国内报告的一组患者,平均年龄为49.9岁,男性多于女性。
患者的30天病死率在47%-80%,出血部位和出血量不同,病死率亦有差异。存活患者中,绝大多数遗留严重神经功能障碍。
保守治疗适用于轻症,但对多数重症患者价值有限。部分直视下清除与穿刺抽吸手术提高了重症患者存活和苏醒概率,缩短ICU住院时间,显示出费效比优势,但技术规范和准入制度亟待完善。
外科治疗应遵循以下原则:(1)手术有助于提高存活率和苏醒概率,但多数存活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差,中长期所需康复与护理成本高,应客观知情告知;(2)由于血肿累及的结构特殊,对技术熟练程度、软硬件设备条件及围手术期管理均有较高要求。在做好生命体征支持的前提下,应尽早将患者转送至有条件的医院进行外科干预;(3)手术方式可结合实际情况,优先选择立体定向精准抽吸术;直视下容易暴露的血肿也可考虑选择颅底入路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
手术指征:血肿体积≥5 ml,GCS≤7分,或血肿体积3~5 ml,保守至起病72 h以上仍GCS≤5分,或并发急性脑积水,同时家属有强烈手术意愿者。其中年龄<65岁,偏侧出血患者,可能从手术中获益更多。累及双侧的弥漫性出血预后不佳,应充分告知家属。GCS 3分、生命体征不稳定,属于手术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