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0日发布 | 901阅读
神经介入-动脉瘤
脑血管-动脉瘤

DCwire Solo|DCwire®微导丝在颅内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术中的应用两例

吕明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达人收藏


1分钟解锁2个病例,轻松掌握“微构”设计神经微导丝在颅内复杂通路建立中的应用要点。




Case 01

病例信息

右侧大脑中动脉分又部宽颈动脉瘤

DSA示右侧大脑中动脉分又部宽颈动脉瘤,目测直径约2.5mm×2.5mm,主要累及下干起始部。

通路建立





通过DCwire®微导丝配合支架微导管到位右侧大脑中动脉下干M2段。




DCwire®微导丝再次配合栓塞导管到位动脉瘤腔。




小口径开环支架辅助下多枚弹簧圈辅助栓塞动脉瘤。

术后造影

动脉瘤栓塞满意,大脑中分叉血管血流通畅

手术过程视频




Case 02

病例信息

DSA示前交通动脉一大一小2个动脉瘤

大动脉瘤:直径约2.9mm×3.1mm,瘤颈3.6mm,形态囊状;

小动脉瘤:直径约1.7mm×0.7mm,瘤颈2.8mm,形态囊状;

载瘤动脉:A1、A2直径约2.0mm--3.0mm

通路建立





通过DCwire®微导丝携带支架微导管超选到位左侧大脑前动脉A2段。




DCwire®微导丝继续携带第1根头端S型栓塞导管到位小动脉瘤腔。




DCwire®微导丝携带第2根直头栓塞导管到位大动脉瘤腔。




DCwire®微导丝携带支架微导管穿支架网孔越过前交通超选到位右侧大脑前动脉A2段。




Y型支架辅助双微导管技术栓塞前交通大+小动脉瘤。

术后造影

2个动脉瘤栓塞满意,前交通动脉、双侧大脑前动脉血流通畅

手术过程视频



术者体会


在颅内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术中,DCwire®微导丝凭借其“微构”设计展现出显著优势。其操控性极佳,尤其在复杂血管路径中,能精准超选目标位置并保持稳定支撑。其远端柔软特性大幅降低血管损伤风险,同时提供足够扭控力,使微导管输送和弹簧圈填塞过程更安全可控。对于宽颈动脉瘤,DCwire®微导丝可配合支架实现致密栓塞,且术中弹簧圈踢管效应轻微,显著提升手术效率。此外,该导丝规格齐全,适配不同临床需求,是国产神经介入器械的优秀代表。

术者介绍

吕明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专门从事神经系统血管病的介入治疗,主攻颅内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畸形、颈动脉海绵窦瘘、硬脑膜动静脉瘘、脊髓血管畸形、脑动脉狭窄、缺血性脑卒中等各类脑脊髓血管病。承担天坛医院部分协作单位的会诊工作,带动和促进了国内多家省市医院神经介入技术的开展。

·目前科研方向致力于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规范化和个体化,受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北京市优秀人才项目和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计划资助。

·社会任职: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出血性脑血管病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秘书、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




特别说明:本页面所包含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本页面所包含的内容,仅为专家个人观点,不能代替医疗专业人士的判断。本页面不向非医学专业人士开放,敬请理解。


图片
图片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