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19日发布 | 78阅读
神经介入-AIS
脑血管-自定义

取栓课堂(十七):严重困难3型弓ICA闭塞急诊取栓

陈红兵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达人收藏

简要病史


女,82岁

症状:突发意识模糊和左侧肢体无力

发病到急诊:9小时

NIHSS_17

急诊心电图:窦性心律


急诊多模式CT

术前NIHSS-20


CT平扫:右侧基底节区和额叶可见低密度,ASPECT评分为7。


头部CTA:右侧颈内动脉未见显影,提示闭塞。


颈部CTA:3型主动脉弓,无名动脉开口严重低位,在扫描范围下方。


脑CTP:右侧半球大范围TTP显著延长,CBV和CBF显示核心梗死主要位于额叶,存在大范围“组织窗”。

急诊血管内介入治疗

术前NIHSS-20


同轴技术把6F神经长鞘(Locaste™ 088,90cm)头端送至升主动脉,造影(左前斜位)示3型主动脉弓,无名动脉严重低位开口,且其走形偏向左侧与弓呈锐角,提示长鞘过弓建立治疗通路挑战巨大。


经长鞘送入一预塑形的5F西蒙管(埃普特,125cm),由于左侧锁骨下开口位置和角度原因,泥鳅导丝难以深入;后泥鳅导丝顺利进入左侧颈总动脉并进一步上高,推进长鞘头端入弓并接近左颈总动脉开口增强支撑,西蒙管头端沿导丝推进到左颈总动脉中段,撤出导丝,推进西蒙管顺利于弓内成形。


西蒙管超选右颈总动脉后,泥鳅导丝上高,在推进长鞘过弓时,因支撑不足而失败。


西蒙管重新塑形后再次尝试,长鞘头端试图进入无名动脉时,还是因支撑不足而失败。


撤出预塑形的西蒙管(埃普特),选择125cm的Cordis 5F多功能管,用热吹风机将此多功能管头端塑成西蒙形,加大头端至第二个弯曲的长度(与常规预塑形西蒙管比较),加之此管硬度较大,以期获得更大的支撑力。经长鞘送入此管,头端顺利选择到左颈总动脉开口,导丝上高后,长鞘跟至左颈总动脉开口附近增强支撑下,将管头端推至左颈总动脉中段,撤出导丝推进导管,导管头端退至弓内,顺利成形。


泥鳅导丝辅助下,西蒙管(多功能塑形而成)头端顺利超选进入右颈总动脉,泥鳅导丝上高至颈外动脉近端增加支撑后,神经长鞘(Locaste™ 088,90cm)头端顺利过弓,并推送至右颈总动脉远端。


造影示右侧颈内动脉颅外段内造影剂瘀滞振荡,提示其远端闭塞,泥鳅导丝导引下,把6F中间管(125cm)头端送至颈内动脉颅外段远端,后沿中间管将长鞘头端送至颈内动脉颅外段中部(因胸主动脉和腹主动脉迂曲,此时体外长鞘已经耗尽)。


经泥鳅导丝把6F中间管头端送至海绵窦段远端,负压下对海绵窦-岩骨段-C1中远段进行血栓抽吸,吸出两小段数毫米的暗红色血栓。


此为抽吸出的血栓。


血栓抽吸后造影示闭塞颈内动脉完全再通,同侧大脑前和中动脉显影良好,未见远端栓塞。


穿刺至闭塞再通:29分钟。


术后即刻DSA平板CT:未见颅内出血征象。


此为预塑形西蒙管(5F 埃普特),以及5F多功能管头段塑为西蒙形的照片。


术后6小时NIHSS-14

术后14小时复查CT

CT平扫:右侧额部和基底节组织稍肿胀。


住院期间心电监护发现房颤。

简要讨论

此病例急诊取栓治疗操作的难点是:在严重不友好的3型主动脉弓(无名动脉严重低位,且其走行偏向左侧与弓成锐角)情况下,如何快速建立治疗通路?


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首选经股入路?还是经桡/肱动脉入路?


笔者采取的策略是首选经股入路,经桡入路备选。理由是:实现快速穿刺,器械选择范围大,操作熟练。


针对经股入路的3型弓,常规选用125cm长度的5F西蒙管(预塑形型,或用多功能管热塑形)+6F长鞘(90cm,神经长鞘最佳)组成同轴,辅以常规或加硬泥鳅导丝,进行弓上血管超选,绝大部分情况下短时间内会超选成功。


此患者在建立治疗通路过程中出现以下少见情况:


第一,超选左锁骨下动脉进行西蒙管(预塑形)成形时,由于弓形解剖特殊,泥鳅导丝因支撑力不足,在左锁骨下动脉内难以前行深入,故无法采用此常用方法进行西蒙管成形。

解决方案:此时笔者尝试运用左颈总动脉进行西蒙管成形,获得成功。当然西蒙管成形有多种方法,这里不一一介绍。


第二,因预塑形西蒙管质地偏软,无法为神经长鞘过弓上高提供足够支撑,即使更换硬导丝和上高导丝头端情况下。

解决方案:自制支撑力强的西蒙管,选用质地偏硬的125cm长度5F的Cordis多功管,将其头段热塑形为西蒙管形,且增加头端到第二个弯曲的长度(较常规预塑形西蒙管而言),这样超选后会有更长距离的管体位于弓上血管内,会进一步增加支撑力。采用自制西蒙管后,长鞘果然顺利过弓进入右颈总动脉远端。


最后,需要指出的,此患者最终能顺利建立治疗通路的重要因素之一是,选择了神经长鞘(Locaste™ 088,90cm),即使是严重不友好的3型弓,在自制西蒙管强化支撑后,该神经长鞘的柔顺头段还是比较轻松过弓了,最后在泥鳅导丝和中间管引导下进一步深入右颈内动脉颅外段中部。如果采用笔者常用的普通长鞘(Cook),则可能还要费一番周折,甚至可能最终失败。


小结一下,对于严重不友好的3型弓,若经股入路,首选长西蒙管联合神经长鞘组成同轴,辅以常规或硬泥鳅导丝,进行超选。过程中,如果支撑不足,长鞘难过弓;此时可选用质地更硬的长多功能管热塑形为西蒙管形,并适当加长头端到第二个弯曲的长度,以进一步增强支撑,辅助神经长鞘过弓上高。另外,如若难以利用左锁骨下动脉来实现西蒙管成形,还可以采用其他方法,如经主动脉根部成形,而左颈总动脉也是一个潜在的选择,正如本病例所示。

*本文转载微信公众号“淮左名都”,脑医汇获授权转载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