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15日发布 | 644阅读
神经介入-畸形
脑血管-动静脉畸形

【OCIN CASES】教学病例:腺苷诱导心脏停搏辅助经静脉入路治愈性栓塞右侧额叶复发AVM

路华

江苏省人民医院

徐修鹏

江苏省人民医院

达人收藏


主  编:刘建民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执行主编:赵开军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题目:

腺苷诱导心脏停搏辅助经静脉入路治愈性栓塞右侧额叶复发AVM

Title: Adenosine-Induced Cardiac Arrest Assisting Transvenous Curative Embolization of Recurrent Right Frontal AVM


摘要:

随着神经血管影像技术、栓塞材料和血管内治疗技术的进步,人们对脑血管畸形(AVM)的认识及治疗理念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治愈性栓塞逐渐成为重要的临床决策,尤其是经静脉入路栓塞策略的应用。在经静脉入路栓塞AVM的治疗过程,通常采用控制性降压策略来促使液体栓塞材料逆向充盈畸形血管团。然而,常规的控制性降压策略通常难以将畸形团动脉端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腺苷诱导心脏瞬时停搏技术可以暂时终止AVM动脉端血流,更好的促进液体栓塞剂在畸形团中的逆向弥散,提高治愈性栓塞概率。本次我们将汇报一例术中采用腺苷诱导心脏停搏技术辅助经静脉入路治愈性栓塞右侧额叶复发AVM的病例及随访结果。


Abstract:With the advancement of neurovascular imaging techniques, embolic materials, and endovascular treatment technologies, the understanding and treatment concepts of cerebral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 (AVMs) have undergone fundamental changes. Curative embolization has gradually become an important clinical decision, especially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transvenous embolization strategies. During the transvenous embolization of AVMs, a controlled hypotension strategy is commonly employed to facilitate the retrograde filling of the liquid embolic material into the malformed vascular nidus. However, conventional controlled hypotension strategies often fail to maintain the arterial end pressure of the AVM at an ideal level. Adenosine-induced transient cardiac arrest can temporarily halt the arterial blood flow to AVM, thereby promoting the retrograde diffusion of the liquid embolic agent within the nidus and enhancing the probability of curative embolization. Herein, we report a case of adenosine-induced cardiac arrest-assisted transvenous curative embolization of a recurrent right frontal AVM, along with the follow-up results.

前言

颅内动静脉畸形(AVM)是最常见的颅内血管血管畸形,年发病率约为0.89~1.34/10万人,主要表现为脑出血、癫痫、头痛、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以及占位效应。随着影像学、栓塞材料及血管内治疗技术的进步,对AVM的理解及治疗的理念和目标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尤其是经静脉入路栓塞在AVM治疗中的临床实践与探索,治愈性栓塞逐渐成为AVM重要的治疗策略。然而,如何安全有效的进行AVM的治愈性栓塞仍是临床上亟需解决的问题。


控制性降压理论认为:在经静脉入路使用液体栓塞剂栓塞AVM的过程中,系统性降低平均动脉压+动脉端球囊临时阻断技术有利于液体栓塞剂在畸形团中逆向弥散,提高AVM的治愈率;并可降低栓塞过程中血管壁的张力,降低术中出血风险,提高手术的安全性。腺苷是诱导心脏停搏的首选药物,可以诱导10-20s心搏骤停,维持45s左右系统性低血压,无正向血流。腺苷诱导的心脏停搏较系统性降压+动脉端球囊临时阻断技术能更好的降低畸形团动脉端压力,在此期间,经静脉端注射液体栓塞剂可使栓塞材料在畸形团内更好的弥散,增强栓塞效果,并可降低术中AVM破裂出血风险。


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例在术中使用腺苷诱导心脏停搏技术辅助经静脉入路治愈性栓塞右侧额叶复发AVM的病例,术程顺利,术后结果满意,无新发神经功能障碍,随访AVM未见复发,现报道如下:


病史简介

患者:男性,31岁。

主诉:AVM术后2年,左侧上肢乏力1月余。

现病史:患者AVM术后2年,一月前无明显诱因下自觉左侧上肢乏力,逐渐加重,至当地医院就诊,查全脑血管造影,结果显示:右侧额叶AVM复发。

既往史:患者2年前因AVM破裂出血在当地医院行“脑内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术后一个月经动脉途径行AVM部分栓塞术,术后3月行复合手术切除AVM,术中AVM未见显影,并同期行颅骨修补术。

查体:神志清楚,查体合作。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2.5mm,光反射灵敏。左侧上肢肌力Ⅳ(+),肌张力正常,其余肢体肌力、肌张力均正常。

诊断:1.右侧额叶复发AVM(SM分级Ⅱ级);2.颅骨修补术后。


术前影像学资料

外院DSA(2024-04-16):正位

外院DSA(2024-04-16):侧位

本院MRI(2024-05-12):轴位

本院MRI(2024-05-12):冠状位

本院MRI(2024-05-12):矢状位

术前DSA:3D

术前DSA:侧位

术前DSA:延迟相3D

术前DSA:引流静脉走形评估


术前药物准备

1.心脏停搏诱导药物:腺苷注射液(30mL:90mg)*2支,术中使用,注胶时将MAP控制在25~30mmHg。

2.德巴金缓释片:0.5g PO Bid。


治疗方案

方案1、经静脉入路栓塞:经右侧颈静脉、乙状窦、横窦、上矢状窦、额叶皮层引流静脉到达AVM静脉端,使用腺苷诱导心脏停搏技术辅助栓塞AVM,争取达到治愈性栓塞的目标。

方案2、在复合手术室开颅切除AVM

方案3、放射治疗

患者及其家属经慎重考虑,选择方案一。


器械材料

(1)通路建立耗材:6F短鞘、5F造影导管、泥鳅导丝、6F深瑞达远端通路导管、6F MPD

(2)栓塞导管:Apollo™微导管、Echelon™-10微导管

(3)微导丝:Sychro®-14导丝*200cm、Sychro®-14导丝*300cm、Sychro®-10导丝*200cm、Sychro®-10导丝*300cm

(4)栓塞材料:Onyx™ 18液体栓塞系统、弹簧圈(通桥凤)


治疗过程

通路建立:穿刺颈静脉,置6F短鞘,深瑞达远端通路导管在泥鳅导丝指引下经乙状窦——横窦——窦汇——上矢状窦——AVM额叶引流静脉与上矢状窦汇合处

额叶皮层引流静脉超选:Sychro®-14导丝+Echelon™-10微导管超选额叶皮层引流静脉成功,但Sychro®-14导丝难以走远,不能将Echelon™-10微导管带入额叶皮层引流静脉

额叶皮层引流静脉超选:Sychro®-14导丝*300cm+Fastrack®微导管(头端塑大弯)超选额叶皮层引流静脉,再用Sychro®-10导丝*300cm通过Fastrack®微导管超选额叶皮层引流静脉,采用交换的方法撤出Fastrack®微导管

微导管到位: Apollo™微导管、Echelon™-10微导管

微导管到位: Apollo™微导管手推造影

静脉端压力锅:Echelon™-10微导管填入通桥凤弹簧圈,Apollo™微导管注射Onyx™ 18

静脉端压力锅:Echelon™-10微导管填入通桥凤弹簧圈,Apollo™微导管注射Onyx™ 18


腺苷诱导心脏停搏下经Apollo™微导管注射Onyx™ 18胶治愈性栓塞AVM

腺苷诱导心脏停搏下经Apollo™微导管注射Onyx™ 18胶治愈性栓塞AVM



治疗结果

AVM不显影

术后管理

(1)严格卧床3天,润肠通便,监测BP、HR、SPO2等。

(2)严格控制血压:血压维持在100~110/60~110mmHg之间。

(3)适量补液、预防癫痫发作等对症支持治疗。

(4)肢体功能锻炼:康复科床边指导。


影像学的随访

临床随访:术后一个月患者左侧上肢肌力Ⅳ(+),较术前无变化。

影像学检查:术后一个月头颅MR3T(平扫+增强):术区未见明显强化。

术后2个月,外院DSA检查:AVM不显影


讨论



1、特色:该例患者术中使用腺苷诱导心脏停搏,创造了约1min系统性低血压,在此期间经静脉端注射Onyx-18液体栓塞剂,使Onyx-18在畸形团中更好的弥散。

2、可行性:对于邻近功能区的复发、小型、单支静脉引流的AVM,当缺乏合适的动脉通路时,可以尝试经静脉入路栓塞进行栓塞,有机会获得治愈性栓塞。

3、安全性:文献报道,术中使用腺苷诱导心脏停搏技术创造系统性低血压辅助动脉瘤夹闭或AVM栓塞是安全的,并不增加术后脑梗死发生的概率。但在使用该技术前需要完善心脏二维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心肌酶谱等检查,排除心脏器质性病变。

4、注意事项:在使用腺苷诱导心脏停搏技术前需与麻醉师充分沟通,术前开放深静脉以备术中给药使用;如初次实施该项技术,可请心脏科在术前放置临时起搏器以备术中抢救使用。

5、思考:目前,腺苷诱导心脏停搏技术辅助经静脉入路栓塞AVM多为个案报道或回顾性病例研究,该项技术真实的临床效果如何还有待于更大样本的临床研究。


专家点评:路华教授

目前,AVM血管内治疗仍然面临着如下问题:(1)AVM血管构筑的复杂性;(2)对AVM血流动力学认识仍然不足;(3)液体栓塞剂如何在畸形团中有效弥散;(4)只有高选择性的病例才有较高的治愈率。因此,血管内治疗AVM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该例患者AVM累及右侧额叶辅助运动区,可能是导致既往复合手术过程中切除范围过于保守的重要因素。术前造影见畸形团直径<3cm,相对致密,且经单支额叶皮层静脉向上矢状窦引流,具备经静脉入路行治愈性栓塞的条件。


采用经静脉入路栓塞AVM时,常需要超选皮层引流静脉。皮层引流静脉与上矢状窦之间常存在一定的夹角,导致术中微导丝超选困难,微导管难以到位。术前延迟相3D成像有助于评估引流静脉走形及其与上矢状窦之间的关系,便于术中选取合适的工作角度,辅以导丝,微导管多能顺利到位。对于术中微导丝超选困难且难以走远的情况,可以使用支撑力更强的大内腔的导管(0.029)Fastrack,头端塑形后,使其卡在皮层引流静脉与上矢状窦夹角处,为长导丝(300cm)提供强有力支撑,便于导丝走远,再采用交换技术将所需微导管送到位,完成栓塞。


微导管到位后,在静脉端高压锅做塞子时应注意保护正常的皮层引流静脉,以免术后发生静脉性梗死或水肿。


静脉端高压锅做好后,为促进Onyx-18液体栓塞剂在AVM中的逆向弥散,可在术中使用腺苷诱导心脏停搏,创造系统性低血压,此时注射Onyx-18,其更容易在畸形团内逆向弥散,最终达到治愈性栓塞的治疗目标。该法尤其适用于小型AVM(直径<3cm),预计术中使用1-3次停搏就可获得满意栓塞的患者。对于大型或复杂AVM,术中需多次停跳的患者,建议使用快速室性心率起搏技术。但无论采用何种辅助技术,术前均需排除器质性心脏疾患,以免产生恶性后果。



点评专家简介



路华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后、硕士研究生导师,神经外科科副主任 中国卒中学会新药研发与评价分会副主委;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主委;江苏省卒中学会脑脊髓血管病复合手术专业委员会主委;江苏省基层卫生协会脑血管疾病防治专业委员会主委;世界介入神经放射学会(WFITN)委员;中国卒中学会高危人群管理分会委员;中国神经科学学会脑血管功能与疾病分会委员;江苏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神经介入学组副组长;江苏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神经介入学组副组长;获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一项(排名第一);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主持省部级课题三项;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论文60余篇。


术者简介



徐修鹏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治医师,医学博士。

学术任职:江苏省基层卫生协会脑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兼秘书;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秘书。

职业成就:擅长脑脊髓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可以独立完成常见脑脊髓血管疾病的介入诊疗。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和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各一项,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及核心期刊十余篇。

科室简介


向上滑动阅览

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成立于1954年,是国内最早的神经外科专科之一、江苏省内首个神经外科。历经半个多世纪以来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学科现已成为江苏省内综合实力最强、亚专科最齐全的神经外科临床诊疗、教学和科学研究中心之一,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江苏省临床医学重点专科、江苏省十二五兴卫工程、十三五强卫工程、十四五省科教能力提升工程医学重点学科;南京医科大学神经外科学科联盟主任委员单位、江苏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候任主委单位、江苏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会长单位、南京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主任委员单位。同时为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脑胶质瘤MDT专科联盟理事单位、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颅底外科联盟核心单位。学科是南京医科大学硕士生、博士生培养点、博士后流动站,是国内首批获认证的神经外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神经外科、神经介入进修与培训基地。


学科开放床位154张(含独立运行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NICU床位19张)。年均门急诊量3万余人次,年手术量近4000台,手术质量、手术难度均居于全省前列,四级手术率近80%;设有江苏省人民医院脑胶质瘤综合诊疗中心、江苏省人民医院意识障碍单元、江苏省人民医院脑血管病诊疗中心。学科亚专业配置齐全、技术领先,以神经肿瘤、颅脑损伤与神经重症、脑血管病、颅底外科、功能神经外科、脊髓脊柱等亚专科治疗组为机能单位开展临床工作。各亚专科设施配备完善、技术梯队合理,在国内、省内同行业团队中均获得较高认可。


神经外科目前在编人员153人(医疗45人,专职科研技术3人,护理105人),现有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11人。团队中包括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名、国家重大人才计划1名,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名、省特聘教授、特聘医学专家、“双创团队(领军)”各1人次、省“333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3人次及第三层次培养对象2人次、省医学重点人才7人次、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6人次。学科成员先后担任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理事会理事、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江苏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江苏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会长等学术职务。等学术职务,享有良好的执业口碑和学术地位。


学科中国医学科学院科技量值(STEM)年度排名全国第16位。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60余项,累计科研经费逾7000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各级成果奖励7项,2020年以来学科发表SCI论著76篇,其中20分以上1篇(38.272),10分以上14篇,5分以上28篇。学科牵头成立江苏省肿瘤个体化医学协同创新中心脑胶质瘤研究所、牵头建设江苏省脑胶质瘤基因诊断与精准治疗工程研究中心,团队PI获评“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青年学者”2名、“江苏特聘教授”1名。设有神经外科解剖实验室,固定运行半年期神经外科解剖培训班,受到省内外学员好评。主办有金陵神经肿瘤国际论坛、金陵神经脊柱脊髓外科论坛、苏皖显微脑血管病外科论坛等在专业领域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学术会议。与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美国匹兹堡大学等国内外多家著名研究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交流关系。




OCIN专区

595a22a70d80aa4296f6282c89105549.png

点击上方图片

进入脑医汇,回顾OCIN精彩内容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OCIN专区

212内容1146阅读

进圈子
来自于专栏
关键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