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9日发布 | 1147阅读
创伤重症-颅脑创伤和脑出血并发症

【科众可视化专栏】接触式成像技术在脑出血血肿清除应用

孔新旺

太原市人民医院

陈文辉

太原市人民医院

李耀军

太原市人民医院

韩杰林

山西省太原市人民医院

达人收藏


太原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孔新旺 陈文辉 李耀军 韩杰林




患者情况

患者:女性,62岁,急性发病。


发病时间:2024年10月17日。


主诉:意识障碍伴左侧肢体偏瘫、言语含糊3小时。

既往史:高血压病、糖尿病、牛皮藓、脑梗死。口服降压药、降糖药、阿司匹林肠溶片。


入院诊断:右侧基底节区脑出血、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2型糖尿病、牛皮藓、脑梗死、双下肺感染、吸入性肺炎、肺部结节、双侧脑室角周小缺血灶。


入院查体:神志昏睡,GCS评分11分(E2 V4 M5),查体欠合作,刺痛睁眼,唤醒后可简单言语,发音含糊,应答欠佳。双侧瞳孔不等大,左侧瞳孔椭圆形,长轴直径约2.0mm,右侧瞳孔圆形,直径约1.5mm,双侧直接间接对光反射迟钝,视力、视野及听力检查不能配合,双侧额纹、鼻唇沟对称,嘴角无歪斜,伸舌不配合,咽反射存在,颈软无抵抗,左侧肢体偏瘫肌力0级,肌张力降低,右侧肢体可自主活动,肌力约4级,肌张力正常,双侧巴氏症(-)。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未见浮肿。


辅助检查:头颅CT(太原市人民医院急诊科 2024-10-17):右侧基底节区脑出血,血肿周围可见低密度水肿带形成,量约30ml左右。右侧侧脑室轻度受压、变窄,邻近脑沟、脑裂变浅,中线结构居中。



头颅CT(太原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2024-10-18):右侧基底节区脑出血,血肿周围水肿明显,血肿较前次无明显增长(2024-10-17)。右侧侧脑室受压、变窄,邻近脑沟、脑裂变浅,中线结构居中。




手术情况

手术体位:仰卧头侧位,右肩背部垫高,头部向左侧肩部旋转30°。


手术部位:右侧基底节。


手术方式:神经内镜下小骨窗右侧基底节血肿清除。


手术经过:


沿直切口逐层切开,钻骨孔1枚,铣刀铣出3*2cm椭圆形小骨窗。



触及硬膜压力偏高,“十”字切开。脑穿针穿刺确定血肿位置,经皮质造瘘。


使用一次性使用组织牵开扩张导管牵开扩张脑组织,在神经内镜辅助下清除血肿。


扫描上方二维码观看手术视频



术后情况

患者情况:气管插管,药物镇静状态,停药后神志昏睡,可呼唤睁眼,左侧肢体肌力暂无明显改善。



辅助检查:术后第1天复查头颅CT(太原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2024-10-22):右侧基底节区血肿清除术后,血肿腔内可见引流管置入,右顶部颅骨缺损。



心得体会

高血压性脑出血具有发病急,进展快的特点,基底节区出血是高血压性脑出血最常见的一种,大约占高血压性脑出血的40%-60%。典型表现为三偏体征,即病灶对侧的偏瘫、偏身感觉缺失和偏盲等症状,致死、致残率较高。一次性使用组织牵开扩张导管与神经内镜联合,在有限的手术空间内为医生提供了一个更为直观的操作界面,减少了对血肿周围脑组织的影响,解决了目前基层医院临床手术中的技术难题,实现了精准、可视化清除血肿。同时手术时间的有效减少以及其一次性使用的特点,能够有效避免交叉污染和术中感染的问题。该设备在脑内血肿清除手术中展现出巨大潜力,进一步的应用推广可为患者带来更多生存收益。


科室介绍

太原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始建于1995年,目前科室现有病床29张,分为普通病床20张(含为太原公安监管专用5张)和全功能监护病床9张(内含3张缓冲病床)。新院区(晋源院区)即将启用新病区,拥有52张病床。科内有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4名,住院医师4名。护理人员近40人,其中副主任护师3名,主管护师10名、护师5名、护士22名。目前科室内开展显微(微创)神经外科技术,能够完成大脑凸面肿瘤、颅底肿瘤、后颅窝肿瘤手术,开展脊髓空洞引流和小脑扁桃体下疝手术切除、针对各型脑出血采取规范化手术治疗和微创手术治疗及综合治疗。

陈文辉供稿


END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