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精选编译」由陈鹏宇医师、周玉会医师编译,为大家带来《急性颈动脉支架置入治疗串联病变的介导因素分析》,欢迎大家阅读分享!
来自美国爱荷华大学医院和诊所的Aaron Rodriguez Calienes探讨了再灌注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急性CAS与串联病变(TLs)患者功能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于2024年7月在线发表在《Neurology》上。
——摘自文章章节
【REF: Aaron Rodriguez Calienes, et al. Neurology. 2024 Aug 13;103(3):e209617. doi: 10.1212/WNL.0000000000209617】
当前的证据表明,对于接受血管内治疗(EVT)的急性卒中患者,急性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用于治疗颈动脉病变与更好的功能预后相关。然而,与非CAS策略相比,这种关系背后的病理生理机制仍不清楚。来自美国爱荷华大学医院和诊所的Aaron Rodriguez Calienes探讨了再灌注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急性CAS与串联病变(TLs)患者功能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于2024年7月在线发表在《Neurology》上。
这项次分析来源于一项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涵盖了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的16个卒中中心。研究包括接受EVT的前循环串联病变患者。成功再灌注定义为各参与中心的当地团队使用的改良脑梗死溶栓评分(mTICI)≥2B。介导因素分析用来检查急性CAS与功能预后(90天改良Rankin评分)之间潜在的因果关系是否是通过成功再灌注达到。
基线特征与结局:
在注册的691名患者中,121名被排除。最终纳入的570名患者中,354名在CAS组,216名在非CAS组。非CAS组中的86名患者(40%)仅接受了球囊血管成形术。两组的基线特征见表1。与非CAS组相比,CAS组的女性比例较低(28% vs 37.5%)、房颤发病率较低(10.8% vs 17.7%)、基线NIHSS评分较低(中位数15 vs 17),以及颈内动脉(ICA)动脉粥样硬化比例较高(82.1% vs 73.1%)。其余基线特征在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非CAS组中,共有86名患者(40%)仅接受了球囊血管成形术,48名患者(22%)接受了机械性颅外斑块破坏的抽吸治疗,2名患者(1%)接受了顺应性鞘球囊治疗,2名患者(1%)接受了紧急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表1. 接受血管内治疗的串联病变患者的基线特征。
表2总结了两组之间的功能和安全结局。CAS组显示出显著更高的成功再灌注率(91.2% vs 85.1%)和良好的功能预后(52.5% vs 39%)。
表2. 接受血管内治疗的串联病变患者的功能和安全结局。
介导因素效应分析:
急性CAS与更好的功能预后独立相关(路径c:acOR 2.33;95%CI 1.57–3.45;p<0.001),并与成功再灌注相关(路径a:acOR 2.13;95%CI 1.14–3.92;p=0.016)。在调整分析中,成功再灌注与90天时更好的mRS评分显著相关(路径b:acOR 4.88;95%CI 2.91–8.17;p<0.001)。在将成功再灌注纳入模型后,急性CAS仍与更好的功能预后相关(路径c:acOR 1.89;95%CI 1.27–2.83;p=0.002)。因此,路径a、b和c的分析条件都得到了满足。路径c表明成功再灌注对急性CAS与90天mRS评分之间关联的部分有介导因素作用。在调整后的模型中,成功再灌注解释了急性CAS与功能预后之间关系的25%(95%CI 3%–67%)。介导因素模型的扩展图见图1。
图1. 综合介导因素模型及其结果。
此外,图2展示了急性CAS与良好功能预后(90天0-2 mRS评分)估计概率之间的关系,按最终再通状态分层,并对协变量进行了调整。整个再灌注范围内的TL颈动脉治疗方法之间都存在估计概率的差异。
图2. 急性CAS与再通成功和失败患者中良好功能预后估计概率之间的关联。
敏感性分析:
ASPECTS亚组分析表明,在ASPECTS≥6亚组中,成功再灌注解释了急性CAS与功能预后之间关系的40%(95%CI 10%–102%)。第二次敏感性分析是在颈内动脉完全闭塞的患者中进行的,观察到成功再灌注解释了急性CAS与功能预后之间关系的31%(95%CI 5%–92%)。第三次敏感性分析仅包括了接受术中积极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在该亚组中,成功再灌注解释了急性CAS与功能预后之间关系的21%(95%CI 4%–121%)。然而,暴露变量与成功再灌注无显著相关性(路径a),因此无法估计介导因素效应,可能由于样本量有限。
在接受血管内治疗(EVT)的串联病变(TL)患者中,与未进行CAS的患者相比,进行CAS治疗的患者成功再灌注可预测良好的功能预后。研究发现,急性CAS对功能预后的治疗效果中有相当一部分(25%)是通过提高成功再灌注率来实现的。
关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组 稿
张颖影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编 译
陈鹏宇 医师
周玉会 医师
审 校
刘斌 副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终 审
洪波 教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