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精选编译」由王文佳医师编译,为大家带来《预测使用常规装置在血管内治疗血管闭塞中的再通失败》,欢迎大家阅读分享!
来自西班牙塔拉戈纳琼二十三世大学医院的Alan Flores开发一个能够预测再通失败的预处理算法(RFCD),结果于2024年7月发表在《Stroke: Vascular and Interventional Neurology》上。
——摘自文章章节
【REF: Alan Flores, et al. Stroke Vasc Interv Neurol. 2024;0:e001371. doi: 10.1161/SVIN.124.001371】
对于符合血管内治疗条件的卒中患者,预先识别那些使用常规装置(如支架取栓器或直接抽吸)成功再通的机会较低的患者,可能有助于提前制定补救策略。来自西班牙塔拉戈纳琼二十三世大学医院的Alan Flores开发一个能够预测再通失败的预处理算法(RFCD),结果于2024年7月发表在《Stroke: Vascular and Interventional Neurology》上。
收集2019年至2022年在10个中心接受血管内治疗的连续卒中患者的数据,这些数据来自加泰罗尼亚卒中登记处(Codi Ictus Catalunya Registry,CICAT)。RFCD定义为最终TICI≤2a,或使用补救治疗(如球囊扩张±支架植入)。对与RFCD相关的变量进行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利用预处理变量开发了梯度提升决策树机器学习模型来预测RFCD(图1)。24小时内的临床改善定义为国家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基线下降≥4分或24小时评分为0-1。
图1. 模型在急性卒中期内的血管内治疗术中的预期使用。EVT指的是血管内治疗;ML指的是机器学习;RF指的是再通失败。
研究人群:
结果与预测模型:
与使用常规装置成功再通的患者相比,RFCD患者表现出以下差异:他们较年轻(69.9岁 vs 72.3岁;P=0.034);基线NIHSS评分较低(中位数13 vs 16;P=0.048);房颤发生率较低(11.3% vs 24.5%;P=0.001);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频率较低(31.2% vs 41.7%;P=0.018);以及大脑中动脉-M2闭塞发生率较低(16.1% vs 23.9%;P=0.011)。相比之下,RFCD患者的高脂血症(48.2% vs 41.3%;P=0.035)、糖尿病(28.3% vs 20%;P=0.01)和基底动脉闭塞(9.3% vs 4.6%;P=0.001)发生率较高。基线特征和预处理变量根据RFCD结果的详细信息见表1。
表1. RFCD患者的基线特征、住院变量,以及使用常规装置成功再通的患者。
在逻辑回归中,经过年龄、基线NIHSS评分、房颤、高脂血症、糖尿病、溶栓治疗和闭塞部位位置的调整后,房颤缺失(OR:2.730,95%CI:1.541–4.836;P=0.007)和非溶栓治疗(OR:1.826,95%CI:1.230–2.711;P=0.003)成为RFCD的独立预测因子。
基于年龄、性别、高血压、房颤、清晨卒中、基线NIHSS评分、阿尔伯塔卒中早期CT评分、闭塞部位和静脉溶栓的极端梯度提升模型的预测结果显示,预测RFCD的总体准确性(0.75±0.015 SD)和区分能力(曲线下面积0.72±0.024 SD)均为可接受水平,总体性能为中等水平(F1得分0.77±0.041 SD)。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5%和78%。性能和结果的完整概述见表2。
表2. RFCD预测模型的表现。
变量重要性以F分数表示,显示了最重要的预处理变量为年龄、基线NIHSS评分和阿尔伯塔卒中早期CT评分。特征重要性见图2。
图2. F分数值特征重要性。
计算的是xgboost(5次特征置换的均值)。框中标出了3个最重要的变量。AF指房颤;ASPECTS指阿尔伯塔卒中早期CT评分;BA指基底动脉;HTA指高血压;IV溶栓指静脉溶栓;MCA指中脑动脉;NIHSS指国家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TICA指终末内颈动脉;tPA指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
RFCD患者亚组中的颅内A&S与非A&S比较:
表3. RFCD亚组中植入支架和非植入支架患者的基线特征、住院变量。
在接受A&S的患者中(n=67),最终完全再通(TICI 2c-3)在46例(68.6%)中实现,15例(22.3%)在24小时内呈现临床改善,4例(5.9%)出现了症状性出血转化。使用常规装置的尝试次数中位数为3(四分位范围:2–3)。在接受颅内A&S的患者中,24小时内的临床改善与使用常规装置的尝试次数较少相关(中位数尝试次数为2次 [四分位范围:1–3] vs 3次 [四分位范围:2–4] ;P=0.045,见图3)。
图3.显示颅内支架植入患者尝试次数的数据的图形条。
图A显示了植入颅内支架前尝试次数的患者百分比;图B显示了根据24小时内临床改善的颅内支架植入患者的中位尝试次数。
在本研究中,RFCD发生在14.3%的案例中。与RFCD相关的独立变量包括无房颤和未接受溶栓治疗。基于基线临床变量的预测模型可以帮助在干预前识别这些患者,并指导介入医生在进行血管内治疗时的决策。
组 稿
张颖影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编 译
王文佳 医师
审 校
李子付 教授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终 审
洪波 教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