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26日发布 | 310阅读

颅内正常血管解剖-动脉系统

李瑞杰

新乐市中医医院

达人收藏、周刊收录2项荣誉

本文来源于公众号:神经内科及重症医学文献学习



图1-图示颈部右侧大动脉。(A)无名动脉发出锁骨下动脉和颈总动脉。图中可见右侧椎动脉起自右侧锁骨下动脉,颈总动脉分叉为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B)颈外动脉及其分支;(C)颈内动脉的分段及其与相邻颅骨结构之间的位置关系。

图1A显示颈动脉在颈部的走行。颈总动脉(CCA)在平颈部甲状软骨上缘水平分叉,稍向后延伸为颈内动脉(ICA),并向前侧方发出颈外动脉(ECA)。图1B显示颈外动脉的分支。ECA主要负责面部以及除脑之外的头颅结构的血供。ICA在喉后方走行,在颈部不发出分支;然后经颞骨岩部的颈动脉管进入颅腔,形成一个“S”形的转折,称为ICA虹吸段。后者进一步分为岩段、海绵窦段和床突上段(见图1C)。虹吸段向前发出眼动脉(通常起自前床突上段,少数情况下起自海绵窦段),并穿过硬脑膜,向后发出脉络膜前动脉和后交通动脉(起自前床突上段)。ICA在颅内最终分为沿中线走行的大脑前动脉(ACA)和向侧方走行的大脑中动脉(MCA)。图2显示颈内动脉在颅内的主要分支。

图2 颈内动脉的颅内分支。(A)前后观;(B)侧面观


颈外动脉(ECA)有两个分支,在正常情况下主要为面部供血,并能在ICA堵塞时对颅内供血起到侧支循环的作用:一是面动脉,沿颊部、鼻旁向上走行,最终成为内眦动脉;二是耳前动脉,最终成为颞浅动脉。ECA的颌内动脉及上升的咽支也可对颅内供血起到侧支循环的作用。总之,当ICA闭塞时,ECA的分支是侧支循环的重要来源。颌内动脉另有一分支为脑膜中动脉,经棘孔进入颅腔。此外,面部血供还涉及眼动脉(属于ICA系统)的额支和滑车上支,负责眉弓上前额中部的血供。

ACA沿中线向前上走行直至到达大脑纵裂,后在胼胝体上方折向后走行。ACA主要负责大脑半球前半部的血供,并发出深穿支到达尾状核和额叶底部。图3显示ACA发出的小穿支动脉。由于ACA起始段常有一侧发育不良,故另一侧常负责双侧额叶中部的血供。前交通动脉(ACoA)连接两侧ACA,当一侧ACA发育不良或闭塞时,可以在左右前循环间建立侧支循环。

图3 冠状位尸解血管造影显示大脑前动脉(白箭头)的分支。黑点区域(图片左侧)为内交界区

MCA的主干向侧方走行,发出豆纹动脉支配基底节和内囊(图4);尽管在大多数情况下豆纹动脉起自MCA主干,但是当MCA主干较短时,豆纹动脉也可起自MCA上干。当MCA走行至大脑外侧裂附近时,分为三条终支:较细小的颞前动脉和较粗大的上、下干。先是颞前动脉向下走行。当MCA到达脑岛附近的大脑外侧裂时,上干和下干分支从MCA水平段的最远端发出。这样的分支模式有显著的变异,血管造影描述时要么利用分支点作为标记以区分MCA的不同段,要么基于其毗邻的大脑位置对MCA段进行命名。上干主要负责外侧裂以上的大脑半球外侧部的血供,下干则主要负责外侧裂以下的颞叶和顶叶下部的血供。图5为左侧大脑半球的外侧面,显示了左侧MCA的主要分支及其上、下干的供血范围。图6为左侧大脑半球内侧面,显示了左侧ACA和PCA的主要分支。

图4大脑半球冠状面显示大脑中动脉主干及其分支豆纹动脉

图5(A)左侧大脑半球外侧面显示大脑中动脉的常见分支;(B)MCA上干主要负责外侧裂以上部分的供血而下干主要负责外侧裂以下部分的供血。

图6大脑半球旁正中矢状面显示ACA和PCA的主要分支

脉络膜前动脉(AChA)起自颈内动脉,是ICA发出眼动脉和后交通动脉后较小的分支。眼动脉向前走行,进入眶内;而脉络膜前动脉和后交通动脉向后走行。其中AChA沿视束向后侧方走行,支配前后循环之间的交界区域;首先发出穿支进入苍白球和内囊后肢,然后向侧方发出分支负责部分颞叶的血供,并有分支负责部分中脑和丘脑的血供。AChA最后终止于外侧膝状体和侧脑室下角脉络丛;在外侧膝状体中,AChA的终支与大脑后动脉发出的脉络膜后外动脉会合。脉络膜前动脉因其由内向外、由下向上、由前向后的曲折轨迹而具有独特的形状。图7显示AChA的走行。图8为大脑半球的冠状面,显示了脑动脉的供血范围。

图7图示脉络膜前动脉的供血范围

图8大脑半球冠状位显示不同血管供血区:其中右侧显示ACA、MCA、PCA、AChA供血区,左侧分别显示各血管:(a)基底动脉;(b)丘脑穿通动脉(起自PCA);(c)AChA(d)MCA;(e)豆纹动脉。
通常情况下,我们将颈内动脉系统称为前循环,而将椎-基底动脉系统称为后循环。左右颈内动脉分别负责大脑半球2/5的血供,而椎基底动脉系统负责大脑半球约1/5的血供。尽管后循环供血范围相对较小,然而由于其供血范围包括脑干,因此一旦发生病变即可能引起意识、运动和感觉的障碍。后循环的血管结构与前循环有很大差异,它的主干位于中心,并向两侧发出分支动脉,负责脑干与脊髓的血供。相对于前循环,后循环的动脉更容易出现单侧血管发育不良以及左右不对称的现象,血管支配区域变异较多,并更容易保留胚胎型循环。这是在大脑发育过程中两条方向相反的血管通道在形成单个大脑后循环时不完全融合所致。大脑后循环近端部分两侧不尽相同。后循环的近端左右不对称——右侧锁骨下动脉起自头臂干,后者负责前后循环的血供;而左侧锁骨下动脉起自主动脉弓。
锁骨下动脉的第一个分支即椎动脉(VA,见图1和9)。椎动脉向后上方走行,到达第六或第七颈椎后在横突孔中上行,然后在寰椎后方内侧弯曲向内,经枕骨大孔入颅。椎动脉颅内段终止于脑桥-延髓交界处,左右椎动脉在此处汇合成基底动脉。图8显示椎动脉的分段:进入颈椎横突孔之前的部分称为V1段,颈6或颈7横突孔至寰椎横突孔之间的部分为V2段,寰椎横突孔穿出处至寰椎后膜下方的部分为V3段,穿出寰椎后膜及硬脑膜至汇合成基底动脉前的部分为V4段。在颈部,椎动脉发出很多肌支和脊髓支。

图9示椎动脉的各部分与脊柱骨性结构之间的关系

椎动脉的颅内段发出脊髓前动脉、脊髓后动脉,支配延髓的穿通支以及较大的小脑后下动脉(PICA)。基底动脉沿斜坡中线走行,先后发出双侧小脑前下动脉(AICA)和小脑上动脉(SCA),后在中脑-脑桥交界处分为双侧大脑后动脉(PCA)(图10)。图11显示椎动脉颅内段及基底动脉的主要分支。

图10示脑底面观,可见椎动脉、基底动脉的颅内分支以及Willis环和颈动脉位的脑底面分支

图11 后循环颅内大动脉的脑血管造影所见。(A)前后观;(B)侧面观

较大的旁中央动脉和较短小的短旋动脉从脑干基底部进入被盖部,长旋动脉自脑干后方进入脑干。PCA向中脑和丘脑发出穿支动脉,并沿大脑脚后行,负责枕叶皮质和颞叶下部皮质的血供(图12)。如图13所示,Willis环通过前交通动脉沟通了左右前循环,又通过后交通动脉沟通了前后循环。

图12示PCA沿中脑走行的过程中发出的分支,以及负责颞叶、顶枕叶供血的分支

图13示Willis环的动脉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