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贵平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神经内科博士毕业
2018年至2023年9月于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担任主治医师
目前于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担任主治医师、4A病区副主任
上海卒中学会血管内治疗分会委员
上海市卒中学会神经内科分会委员
主要从事神经介入诊疗工作;专业特色:擅长急性脑梗死脑动脉取栓术,颈动脉、椎动脉、锁骨下动脉、颅内动脉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术、颅内静脉窦取栓术、颅内静脉窦狭窄支架植入术以及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CAS)是脑卒中最常见的原因之一,2022年发表于JAMA的CASSISS研究提示对于症状性、重度颅内动脉狭窄的患者,支架联合药物治疗在预防卒中或死亡方面,与单纯药物治疗相当。不过对于药物难治性的症状性ICAS来说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仍然是重要的替代方案,经验丰富的中心经过仔细评估后血管内介入治疗仍可使该类卒中患者获益。Juewa OTW球囊可以轻松越过狭窄病变,完成扩张及释放支架等步骤,无需进行导丝交换、球囊交换以及支架微导管交换的过程。简化了操作步骤,缩短手术时间,并提高了安全性。Juewa OTW球囊特有的微导管头端长度,可在适宜的情况下原位释放支架。
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男性,55岁,因“头晕伴左侧肢体无力2月余”2024-1-2入院。
现病史:
2月余前无明显诱因突发头晕伴左侧肢体无力、跌倒,至外院行头颅MRI提示右侧基底节区新发脑梗死,行脑血管造影提示右侧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经急性期药物治疗后于康复医院行康复治疗。
既往病史:
长期高血压病史,现口服氨氯地平控制血压。冠心病病史3年,间断服用麝香保心丸。
入院查体情况:
神清,言语流利,左侧鼻唇沟浅,伸舌居中,左上肢肌力2级,左下肢肌力3级,左侧肢体肌张力偏高,双侧病理征阴性。
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
手术策略制定
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重度狭窄。
右侧大脑中动脉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
患者颅内血管较为迂曲,对于Juewa OTW球囊的到位有一定挑战,且路径中经过眼动脉开口易造成微导管卡顿、上行困难,需对Juewa OTW球囊头端进行适当塑形,选择支撑性较强的微导丝,适当调整微导丝的张力、微导丝在颅内狭窄段远端的走行距离以及中间导管的位置,完成扩张后在支架释放过程中要时刻保持微导管适当的张力以及中间导管位置的稳定,避免突然下坠移位。
抗血小板:阿司匹林100mg qd、氯吡格雷75mg qd。
阿托伐他汀钙20mg qn。
术中涉及介入材料选择
6F 90cm 长鞘
125cm 多功能导管
泥鳅导丝
5F 115cm 远端通路导管
0.021inch,2.25*12mm,3cm头端 Juewa OTW颅内球囊扩张导管
0.014”200cm 微导丝
4*16mm 支架
治疗经过
工作角度造影。
Juewa OTW到位狭窄段。
Juewa OTW到位后造影。
Juewa OTW球囊扩张。
Juewa OTW球囊扩张后造影。
Juewa OTW球囊扩张后上行,造影。
支架释放。
支架释放后造影。
Juewa OTW撤出后造影。
术后工作角度造影。
术后3D造影。
术后影像
术后XperCT:
术后支架CT:
并发症处理等
Juewa OTW导管行右侧大脑中动脉球囊扩张后,予替罗非班400ug缓慢静推,后以300ug/h静脉微泵维持24小时,患者血压偏高,予乌拉地尔静脉微泵控制血压。
患者无明显并发症。
术者体会:
Juewa OTW导管相较传统的0.021in内径微导管外径稍大,需要选取支撑性较好的微导丝,同时微导丝走行至相对远端的分支,头端的可塑型为Juewa OTW导管通过迂曲颅内动脉提供了便利,中间导管需要送至相对较高且稳定的位置,有利于Juewa OTW导管的到位及球扩后的支架释放稳定性。如果选取3cm头端的Juewa OTW导管,一般球扩后可原位输送支架到位,支架前端导丝不会超出Juewa OTW导管前端,但如Juewa OTW导管稳定性欠佳,可适当前进后再输送支架到位,如狭窄段较长,可以由远及近扩张狭窄段后Juewa OTW导管再适当前行,再行支架输送释放。
手术总结:
通过Juewa OTW导管的使用,颅内粥样硬化性狭窄的治疗效率及安全性均得到明显提高,无需繁琐且伴有风险的颅内器材交换步骤,球囊扩张后可直接支架到位释放,目前对市面主流的颅内动脉狭窄治疗用自膨式支架均能很好的兼容。
励楷科技Juewa OTW颅内球囊扩张导管具有0.021''/0.017''两种内径;球囊扩张完毕即可同轴输送支架;特有的头端微导管结构,通过性更好,更能原位释放支架,无需将导管系统前送。
关于励楷科技
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励楷科技
公司官网
☟
https://www.kaimtgroup.com/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