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17日发布 | 1737阅读
神经介入-狭窄

有"球"必"答",锦囊妙技丨【ANSWER技术】首例Fastunnel®释放血流导向密网支架治疗左侧大脑中豆纹动脉瘤合并多发狭窄

管生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姚智强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李攀星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晋亚洲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何禄晓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达人收藏

ANSWER技术ANeurySm With stenosis treatment using fastunnEl deliveRing balloon dilatation catheter,使用Fastunnel®输送型球囊扩张导管治疗动脉瘤合并狭窄技术),由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管生教授团队姚智强教授提出,通过使用Fastunnel®输送型球囊扩张导管“四合一”治疗动脉瘤合并狭窄病变,即预扩张、球囊临时辅助、球囊保护、支架置入,同时处理狭窄扩张以及动脉瘤栓塞,避免预扩张后出现局部夹层,再进栓塞微导管的风险因素,简化且安全的操作,对于动脉瘤合并狭窄同期治疗提供了更好的选择!


技术详解

(点击图片/文字阅读原文)


有"球"必"答",锦囊妙技|ANSWER技术治疗动脉瘤合并狭窄操作步骤详解


微信图片_20240326155206.jpg

右滑查看更多






专家解读







本期病例


1

患者资料

主诉:发作性失语2月余。


现病史:

于2月前安静状态下出现言语不能,无饮水呛咳,无意识丧失,无恶心、呕吐,无大小便失禁,无四肢抽搐。

症状逐渐缓解,至当地医院就诊,行MRI检查提示:左侧额岛枕顶叶脑梗塞(急-亚急性),左侧基底节区腔隙灶。MRA示:双侧大脑前、中动脉、右侧大脑后动脉局限性狭窄,左侧大脑后动脉未见显示,脑动脉硬化。

半月前患者行头颈部联合CTA示:大脑前、中动脉、右侧大脑后动脉局限性狭窄,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动脉瘤,左侧大脑后动脉闭塞,基底动脉迂曲。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片、阿托伐他汀等药物治疗。

为求进一步治疗,门诊以“脑血管狭窄”收入我科。发病以来,精神状态较好,食欲正常,睡眠正常,大小便正常,体重无减轻。


既往史:

患高血压病1年余,平素口服氨氯地平片,血压控制尚可;

无心脏疾病病史,无糖尿病病史,无肝炎、结核、疟疾病史;

预防接种史随社会计划免疫接种;

无手术、外伤、输血史,无食物、药物过敏史。


入院查体:

运动系统检查:无肌肉萎缩及假性肌肥大。右侧肢体肌力五级,左侧肢体肌力五级。双侧指鼻试验稳准,快复轮替试验正常,双侧跟膝胫试验稳准,Romberg征阴性。无不自主运动,步态正常。

感觉系统检查:浅感觉正常,深感觉运动觉正常,位置觉正常,复合感觉正常。



2

术前影像

术前造影


测量动脉瘤



3

初步诊断

1.脑血管狭窄;

2.大脑中豆纹动脉瘤;

3.陈旧性脑梗死;

4.高血压病2级(高危)。



4

术中涉及介入器械选择

加奇生物 215cm DCwire™微导丝

加奇生物 6F Tethys®中间导引导管

奇生物 21系列 Fastunnel®输送型球囊扩张导管 2.0×10mm

2.5×8mm 血流导向密网支架



5

手术过程

3D造影提示左侧大脑中豆纹动脉瘤合并多发狭窄。


6F Tethys®中间导引导管顺利到位,提供近端支撑稳定。


工作位造影证实左侧大脑中M2、M3段多处狭窄合并M1段豆纹动脉瘤。


215cm DCwire™微导丝21系列 Fastunnel®输送型球囊扩张导管 2.0×10mm


21系列 Fastunnel®输送型球囊扩张导管 2.0×10mm215cm DCwire™微导丝引导下顺利到达M2段下干重度狭窄病变部位,10atm下缓慢充盈对M2段狭窄部位进行扩张。


零交换”回撤Fastunnel®输送型球囊扩张导管,对动脉瘤附近狭窄病变进行扩张。扩张满意后回撤215cm DCwire™微导丝


原位保留21系列 Fastunnel®输送型球囊扩张导管,准备输送2.5×8mm 血流导向密网支架对豆纹动脉瘤进行治疗。血流导向装置能够顺利通过21系列 Fastunnel®输送型球囊扩张导管并且输送顺畅没有任何卡顿。


通过21系列 Fastunnel®输送型球囊扩张导管释放血流导向装置平滑顺畅,精准定位,释放满意。

工作位造影多角度证实狭窄明显改善,血流稳定。

正位

 侧位

病例总结

1、使用ANSWER技术四合一”治疗动脉瘤合并狭窄,即预扩张、球囊临时辅助、球囊保护、支架置入,同时处理狭窄扩张以及动脉瘤栓塞,简化且安全的操作,对于动脉瘤合并狭窄同期治疗提供了更好的选择;

2、这是首例通过ANSWER技术使用Fastunnel®输送型球囊扩张导管释放血流导向密网支架治疗左侧大脑中豆纹动脉瘤合并多发狭窄,手术过程简化而且安全,可能是未来治疗动脉瘤合并狭窄的趋势;

3、通过21系列 Fastunnel®输送型球囊扩张导管输送2.5×8mm FRED,支架导入过程顺畅无卡顿,相比普通支架微导管内推送无差异;

4、小规格血流导向密网支架释放难度很大,即使使用常规支架微导管释放,精准定位是临床面临的很大困难。在本病例中通过21系列 Fastunnel®输送型球囊扩张导管释放2.5×8mm FRED,定位精准满意,有效段精准覆盖动脉瘤,无效段可以覆盖分支,通过Fastunnel®释放血流导向密网支架或许是动脉瘤合并狭窄治疗的一种新思路,期待未来有更多的尝试。


术者介绍

640 (1).png

管生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介入科主任。

现任国家卫健委神经疾病质控神经介入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分会、介入分会委员,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介入学组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南省卒中学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主任委员,河南省介入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南省放射学会常务委员等学术兼职。

发表论文174篇,其中SCI收录29篇。获省级科技进步奖2项。担任中华放射学杂志、介入放射学杂志编委,中华介入放射学杂志电子版、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JVIR、CVIR、ER等国际知名专业杂志 Reviewer。

姚.png

姚智强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介入科主任医师,副教授,临床神经外科博士,博士后。

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军医大学本科、硕博连读、博后。

郑州大学、新乡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

全国研究型医院第一、二届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军涂通今优秀论文一等奖获得者,首届河南省神经外科青年委员会委员,河南省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第一届脑血管外科委员会委员,河南省神经介入委员会委员,洛阳市医学会学术秘书。

发表四十余篇SCI及中文核心论文,主研课题多项。第一完成人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励多项。结合临床工作申请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3项。

从事神经外科,神经介入临床工作20余年,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临床诊疗经验。

完成各类神经外科开颅手术4000余例,独立完成神经介入栓塞手术7000余例。

李.jpg

李攀星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医学硕士,主治医师。

擅长脑梗死、脑血管狭窄、脑血管闭塞、脑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静脉窦血栓形成、脑动静脉畸形等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和介入微创治疗。发表SCI2篇,核心及国家级专业论文3篇。



晋亚洲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医学博士,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介入科主治医师。

毕业于北京301医院。

河南医师协会神经介入分会青年委员,郑州市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委员。

擅长脑梗死、脑血管狭窄、脑血管闭塞、脑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静脉窦血栓形成、脑动静脉畸形等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和介入微创治疗。

发表期刊论文10余篇,其中SCI论文8篇,参与编写专著1部。

640 (1).jpg

何禄晓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在读研究生。

擅长脑血管疾病手术和管理。

擅长脑梗死、脑血管狭窄、脑血管闭塞、脑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静脉窦血栓形成、脑动静脉畸形等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和介入微创治疗。


特别说明:本页面所包含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本页面所包含的内容,仅为专家个人观点,不能代替医疗专业人士的判断。本页面不向非医学专业人士开放,敬请理解。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