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1日发布 | 820阅读

肖国栋教授:脑动脉取栓影像特征与出血转化

肖国栋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达人收藏

出血转化是指急性脑梗死后缺血区血管重新恢复血流灌注导致的出血,包括自然发生的出血(自发性HT)和采取干预措施(静脉溶栓、机械取栓,等)后的出血(继发性/治疗性HT)

本期为大家特别分享: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肖国栋教授的精彩讲座内容《脑动脉取栓影像特征与出血转化》,欢迎大家阅读和分享!


*本文为方便读者阅读,仅做简要整理

文末附讲座视频,完整学习请以视频为主


讲座内容


尽管已经发现一些闭寒性凝块征象对确定闭塞的可能病因、治疗技术可行性和患者预后有价值,但迄今为止的证据不足以支持在EVT中常规使用这些IPASs,这些相对较新的血管造影征象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在五项EVT研究中,与无截断征的患者相比,有截断征的患者再通等级更低,操作次数更多,这可能代表了不利临床结果的趋势

此外,作为一线手术,接触抽吸术(CA)比支架取术(SR)更有可能对截断闭塞进行再通畅。


在一项对73例患者的回顾性研究中,有爪征的患者比没有爪征的患者更有可能有心房颤动史和成功的再通。然而,作者没有对多重比较进行修正。经Bonferroni校正(p值阈值为0.002)后,心房颤动与爪征之间未调整的单变量关联的p值为0.40,不显著。然而,本研究产生了一个假设,即爪征可能在某种程度上理想地代表圆形或椭圆形的栓塞块的形状,这些栓塞块更有可能与CA或SR接触。


研究表明,有轨道征的患者很可能通过IAT或EVT重新通畅。鉴于其形态特征,轨道征有时并不代表末端动脉完全闭塞,而是代表完全闭塞的高度趋势。此外,“轨迹”还可能让溶栓药物渗入血栓并溶解它。这可能解释了具有该征象的患者对IAT的高反应率。关于IAT在现代EVT时代的潜在作用,动脉内给药溶栓剂或联合糖蛋白llb-lla抑制剂是否有利于这种类型的病变仍在研究中。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可能性更高。另外,假性夹层闭塞的颈动脉也可见锥形征象。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发生真正的夹层,下游动脉的闭塞部位通常不清楚,需要个性化的治疗策略。锥形征也可代表颅内动脉夹层,危及EVT的安全性。因此,在评估EVT期间的锥形征象时,应考虑提示动脉夹层的症状和影像学表现(如头痛、颈部疼痛、壁内血肿)。


缓慢远端顺行血流(SDAF)征象首次在取栓研究中被描述为闭塞远端可见的慢血流。由于闭塞的近端和远端边缘都可见,因此也被称为血栓轮廓征象。然而,与本文前面提到的闭塞性血栓征象相比,该征象不仅反映血栓的形态特征,还反映闭塞周围的区域循环。缓慢的顺行血流通常被认为是缺血区域血流量不足的标志。SDAF征象可能由血栓内的微通道引起。这些微通道可导致流向下游动脉的顺行血流,使血栓比固体血栓更易于溶解。SDAF标志不仅可以作为再通成功的预测指标,还可以作为可能的侧支血流强劲的指标和术中再闭塞的危险因素。


(A.a-A.d)(A.a-A.b)早期静脉引流(EVF)征的血管造影示例。

(A.c)基底节异染(BGB)征的血管造影示例。

(A.d)两者联合征象的血管造影示例。


(B)EVF征的静脉引流路径示意图。

插图l:I型,皮质静脉。

插图Ⅱ:Ⅱ型,①thalamostriate静脉-②大脑内静脉-③Galen 静脉。


(C)BGB征示意图







网址:

https://successful.shinyapps.io/DynNomapp/

网址:

https://confection.shinyapps.io/DynNomapp2/

NEXT

(点击观看)

https___www.medtion.com_app_subspecialty_index.html_channelId=4&channelTitle=介入&mpId=730&ocsId=788.png

点击上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介入”内容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