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 ICAS)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国民老龄化发展及血管筛查的普及,越来越多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被诊断。2014年中国症状性颅内大动脉狭窄与闭塞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ICAS发生率为46.6%,随访12个月时,狭窄率>50%的ICAS患者,其卒中复发率为6.0%,高于无ICAS患者(卒中复发率为3.3%)[1]。
早在1974年,苏黎世大学医学院的Andreas Gruntzig医生首次采用球囊扩张导管打开了严重狭窄的股动脉,在此基础上,1977年又进行了冠脉狭窄球囊扩张,后来该手术被称为球囊血管成形术。如今,经皮冠状动脉狭窄介入治疗或外周动脉狭窄介入治疗已经成为了全球性的常用治疗技术之一,挽救了大量患者的生命。
但是,颅内动脉狭窄的血管内介入治疗却仍存在争议。10年前SAMMPRIS的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1年及3年强化药物治疗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介入治疗组[2],最新的CASSISS研究结果显示对于症状性、重度颅内动脉狭窄的患者,支架联合药物治疗在预防卒中或死亡方面,与单纯药物治疗相当[3]。虽然经验丰富的中国医生可以获得明显优于美国研究的安全性,介入治疗有效性不劣于药物治疗,但患者也没有从介入支架治疗中获得更佳收益。
对ICAS的介入治疗都绕不开球囊的使用。Gateway是第一款颅内ICAS扩张球囊,该球囊是整体交换型设计(Over-the-wire, OTW)的裸球囊,在治疗过程中就必须通过300cm交换导丝反复全程交换微导管、球囊、支架导管等器材,需要主刀和助手丰富的操作经验和默契的术中配合。
深入分析SAMMPRIS研究不难发现,介入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主要终点事件的差异主要集中于围术期安全性,其中有13例患者出现出血性并发症,6例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多因在进行术中交换操作时导丝或导管穿孔所致[4]。史怀璋教授等报道3例出血性并发症中有1例因为微导丝刺破动脉引起,一般发生在输送微导丝过程中以及沿微导丝输送球囊或者支架时[5]。因此,对于ICAS介入治疗来说,评价是否获益,围术期安全至关重要。
临床上尝试通过Gateway球囊释放Neuroform Atlas支架,由于支架引导鞘管与球囊hub之间存在间隙,可能导致支架输送过程中引导鞘管头端变形而无法顺利输送支架[6]。NeuroSpeed球囊(Acandis GmbH, Pforzheim, Germany)是德国的一款球囊微导管,一篇在50例AIS患者的应用报道显示狭窄闭塞病变均顺利使用该导管扩张并释放支架,无术中操作相关并发症,可能跟减少了术中交换操作相关[7]。
Fastunnel®输送型球囊扩张导管,首款同时具有球囊扩张和器械输送适应证的输送型球囊扩张导管,采用“球囊+微导管”一体化设计,1步完成球囊预扩张、支架释放、球囊后扩张全过程,相比传统手术减少10次交换步骤。引领“零交换”技术,减少器械交换,简化操作步骤,减少透视时间,减少造影剂剂量,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安全,开创ICAS血管内介入治疗新时代!
共有64种规格型号可供选择(0.017in与0.021in规格相同),长度为7mm-25mm,直径为1.50mm-3.75mm。
参
考
文
献
[1] Wang YJ et al. Prevalence and Outcomes of 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Large Artery Stenoses and Occlusions in China The Chinese 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sis (CICAS) Study. Stroke. 2014 Mar;45(3):663-9.
[2] Chimowitz MI et al. Stenting versus aggressive medical therapy for intracranial arterial stenosis. N Engl J Med. 2011;365:993-1003.
[3] Gao P et al. Effect of Stenting Plus Medical Therapy vs Medical Therapy Alone on Risk of Stroke and Death in Patients With 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Stenosis The CASSISS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AMA. August 9, 2022 Volume 328, Number 6.
[4] Fiorella et al. Detailed Analysis of Peri-Procedural Strokes in Patients Undergoing Intracranial Stenting in SAMMPRIS. Stroke. 2012 October;43(10):2682-2688.
[5] 史怀璋等,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分析,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0年1月18日第7卷第1期。
[6] Takayanagi et al. A novel technique for stenting of intracranial stenosis using the Neuroform Atlas stent and Gateway balloon catheter. Interventional Neuroradiology. 2021 Dec;27(6):770-773.
[7] Stracke CP et al. Intracranial bailout stenting with the Acclino(Flex)Stent/NeuroSpeed Balloon Catheter after failed thrombectomy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 a multicenter experience. J Neurolntervent Surg. 2019;0:1-6.
特别说明:本页面所包含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本页面所包含的内容,仅为专家个人观点,不能代替医疗专业人士的判断。本页面不向非医学专业人士开放,敬请理解。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