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ke Vasc Interv Neurol. 2023;0:e000857. DOI: 10.1161/SVIN.123.000857
『新材料』
新型液体栓塞剂NeuroCURE
背景:目前获批的多种血管内动脉瘤治疗装置大多需要双重抗血小板,生物相容性低,或者易再通。NeuroCURE是一种创新聚合物凝胶材料,具有长期稳定性、生物相容性和血液相容性,可用于治疗大型宽颈动脉瘤。
方法:手术建立10只犬侧壁动脉瘤模型,NeuroCURE填塞。采用Raymond-Roy闭塞分类和定性血流分级量表,在栓塞前后对动脉瘤进行血管造影评估。对动脉瘤颈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进行组织学评估,以对血小板/纤维蛋白血栓、内皮化百分比和新生内膜形成进行分级。动脉瘤囊稳定性通过囊内NeuroCURE含量、炎症和新生血管生成量表进行评估。
结果:3个月时动脉瘤瘤颈表面光滑,新生内膜几乎完全覆盖。6个月时,所有动物瘤颈部内皮化为100%,没有动脉瘤再通或载瘤血管血流受损情况。生物相容性评估证实没有炎症反应、没有新生血管和血小板/纤维蛋白血栓形成。
结论:随着时间推移,NeuroCURE材料可促进宽颈侧壁动脉瘤渐进闭塞,而不需要双重抗血小板药物。NeuroCURE还能促进新内膜组织填充,而不依赖于血栓形成,从而抵抗动脉瘤再通。对于颅内动脉瘤治疗,NeuroCURE是一种引人注目的研究材料。
本文研究的材料方法及结果详见原文。
在此,主要介绍研究中使用的一种全新液态动脉瘤栓塞材料:
NeuroCURE:Neurovascular Controlled Uniform Rapid Embolic
相对于目前的选择,包括弹簧圈、导流和阻断装置,新一代液体栓塞剂NeuroCURE可能会改善大型宽颈动脉瘤的治疗效果。
NeuroCURE是在对非金属生物材料进行广泛研究和测试后开发的一种创新聚合物凝胶材料,目标是满足一系列必要的材料特性:很少或没有致栓效应,液态高粘度,最大动脉瘤体积填充顺应性(接近100%),最小迁移和颗粒化(0%),非粘性凝胶效应,相对高机械凝胶强度,相对低硬度(高弹性),以及凝胶形式的生物相容性。
NeuroCURE由聚丙二醇二丙烯酸酯和季戊四醇四-3-巯基丙酸酯聚合物前体组成。水基(无有机溶剂),非粘性,比金属装置和Onyx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可在1个球囊充胀周期(< 5分钟)内在大动脉瘤内形成内聚稳定的凝胶,没有迁移和颗粒化,也没有球囊诱导的局部缺血。在1个球囊充胀周期,短时间内集中递送大量NeuroCURE,不会暴露于血流,从而产生更完全填塞,不会出现远端栓塞、细胞毒性效应、装置或递送导管粘附于血管壁。NeuroCURE组分的疏水性允许其在有或没有抗凝血药物存在的水性和生理环境中可靠地和可预测地形成凝胶。
NeuroCURE可被输送到任何可通过微导管进入和临时球囊闭塞的动脉瘤内,并且不需接受双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本研究目标是大型动脉瘤,因其在治疗后动脉瘤囊不稳定性较高,再通率较高。重要的是,暴露于载瘤血管血流的NeuroCURE表面充当了跨越动脉瘤颈的快速和完全内皮生长的支架。
图一. 动脉瘤治疗前(左)、治疗后(中)和终止前(右)血管造影。球囊凹痕在治疗后(中)很明显,但在终止前(右)消失。a–C,3个月,(D–F)6个月,(G–I)12个月。
图二.经NeuroCURE治疗的动脉瘤颈部大体评估。上图瘤颈部左侧暴露NeuroCURE(白色),3个月时大部分覆盖有新生内膜(半透明黄色)。中间图像是6个月时瘤颈部新生内膜完全生长(半透明黄色)。底部图像是12个月时瘤颈部稳定成熟的新生内膜层(半透明黄色/粉红色)。
图3.NeuroCURE治疗犬动脉瘤的组织病理学图像,左侧苏木精和伊红(H&E)染色,右侧Movat五色染料染色。A&B,3个月,C&D, 6个月,E&F,12个月。所有组织学图像显示,NeuroCURE完全填充动脉瘤囊,动脉瘤颈处有一凹陷,凹陷处生长了一条连续新生内膜组织(NI),将瘤囊与载瘤血管分开。箭头表示新生内膜存在纤维蛋白。*表示最初输送导管在动脉瘤囊内造成的成熟纤维间质病灶。椭圆形示小片状软骨样化生。
俱乐部评论
在FD、WEB大热的年代里,很高兴能看到动脉瘤栓塞材料的坚持和努力。我始终认为,很多经典的治疗方式和理念自有其强大的逻辑合理性和与之相应的顽强生命力。例如血栓的机械清除、斑块的剥脱切除,以及动脉瘤的瘤囊栓塞。可控材料,无死角无残留栓塞,瘤颈完全内皮化,无致栓风险和后期药物依赖,怎么看都是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一条美好路径。
NeuroCURE是一种正在研究中的令人期待的新型液体栓塞剂,没有毒性溶剂,没有致栓效应,不会粘管,不需后期双抗。这种新型材料能够快速输送、填充和闭塞整个动脉瘤体积,并在瘤颈处提供高度生物相容表面,促进新生内膜快速生长,从而产生永久、稳定的栓塞效果。
乔宏宇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副主任医师,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脑血管病中心,神经介入中心,广州取栓医生俱乐部。2001年起从事神经介入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
广东省卒中学会缺血性神经介入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第八、九届委员会介入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第一届神经介入专委会委员
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第一届青年委员会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第一届脑血管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介入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卒中急诊学组委员
点击或扫描上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介入”内容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