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CUE BT2试验联合全国16省(自治区、直辖市)117家卒中中心协同开展,探索静脉使用替罗非班是否可以改善急性非大、中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的临床预后。研究结果表明,无大、中血管闭塞的急性致残性卒中患者,相比于口服低剂量阿司匹林,静脉替罗非班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极佳功能预后比例。RESCUE BT2研究结果在国际上为急性非大、中血管闭塞性致残性卒中治疗提供了新的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
2023年6月1日,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庆新桥医院)神经内科杨清武教授和资文杰教授团队牵头发起的前瞻性、多中心、双盲、双模拟、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急性非大、中血管闭塞性卒中早期替罗非班治疗临床试验(RESCUE BT2试验)取得重大突破,研究结果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发表。
本研究第一作者为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资文杰教授,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杨清武教授为本文通讯作者。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宋加兴、孔维麟、黄嘉诚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李凤利为共同通讯作者。
[Zi W, Song J, Kong W, Huang J, Guo C, He W, Yu Y, Zhang B, Geng W, Tan X, Tian Y, Liu Z, Cao M, Cheng D, Li B, Huang W, Liu J, Wang P, Yu Z, Liang H, Yang S, Tang M, Liu W, Huang X, Liu S, Tang Y, Wu Y, Yao L, Shi Z, He P, Zhao H, Chen Z, Luo J, Wan Y, Shi Q, Wang M, Yang D, Chen X, Huang F, Mu J, Li H, Li Z, Zheng J, Xie S, Cai T, Peng Y, Xie W, Qiu Z, Liu C, Yue C, Li L, Tian Y, Yang D, Miao J, Yang J, Hu J, Nogueira RG, Wang D, Saver JL, Li F, Yang Q; RESCUE BT2 Investigators. Tirofiban for Stroke without Large or Medium-Sized Vessel Occlusion. N Engl J Med. 2023 Jun 1;388(22):2025-2036. doi: 10.1056/NEJMoa2214299. PMID: 37256974.]
脑卒中是当前严重威胁全球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自2005年以来,脑卒中已成为国民首位致死致残性疾病。目前,静脉溶栓治疗是急性缺血性卒中唯一标准药物治疗方法。然而,由于静脉溶栓狭窄的治疗时间窗(发病4.5小时以内)及严格的禁忌症,我国静脉溶栓率仅约5.64%,未能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大量患者,尤其是非大、中血管闭塞性致残性卒中患者,缺乏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推荐的有效治疗方法。因此,针对临床上这一治疗困境,亟需探索新的治疗策略。
有鉴于此,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庆新桥医院)神经内科杨清武教授、资文杰教授团队发起了RESCUE BT2研究,旨在探讨静脉替罗非班治疗急性非大、中血管闭塞性致残性卒中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以便在现有最高级别循证证据推荐治疗的人群外,纳入最广泛的急性缺血性卒中人群,更全面地探索替罗非班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本研究采用前瞻性、多中心、双盲、双模拟随机对照设计,受试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配到替罗非班组和阿司匹林组。本研究最终入组1177例患者,其中606例为替罗非班组,571例为阿司匹林组。试验结果显示,替罗非班组和阿司匹林组分别有29.1%和22.2%的患者达到主要疗效终点(90天mRS评分0~1分),两组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校正相对风险比1.26;95% CI,1.04~1.53, P=0.02)。安全性结局方面,根据海德堡出血分类标准定义的症状性颅内出血率在替罗非班组略高于阿司匹林组(0.99% vs. 0.0%,P=0.03)。90天的死亡率在替罗非班组与阿司匹林组无显著统计学差异(3.8% vs. 2.6%,P=0.12)。
RESCUE BT2研究最终证实了静脉替罗非班治疗相较于传统治疗方式能显著降低急性非大、中血管闭塞性致残性卒中患者的致残率,为急性非大、中血管闭塞性致残性卒中患者治疗提供了新疗法。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同期发表来自迈阿密大学米勒医学院脑研究所科学主席Tatjana Rundek的评述——该研究打开了替罗非班类药物在缺血性卒中临床治疗的大门。
本项目获得了多方支持与帮助,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陆军军医大学及新桥医院相关课题资助;感谢鲁南制药集团、参研中心及受试者的帮助和支持。
本研究所用研究药品(盐酸替罗非班注射液,规格:12.5 mg/50 ml)由鲁南制药集团提供。
资文杰,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医学中心主任助理、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后、博士研究生导师,重庆英才创新领军人才。
中国医师学会神经内科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委员,重庆市卒中学会急救医学专委会主委,重庆市卒中学会脑血管介入及急诊介入专委会秘书长,重庆市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介入学组副组长等。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中国博士后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的资助下,对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进行了深入的基础(影像方向)及临床研究(多中心临床研究),开展了ACTUAL、BASILAR、DEVT、RESCUE BT、RESCUE BT2、MARVEL等多项临床研究,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NEJM,JAMA(2篇)、JAMA Neurology、JAMA Network Open、Neurology、Stroke等国际顶级/权威杂志上发表SCI收录论文80余篇,其中DEVT研究发表于JAMA杂志的文章被评为2021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
受邀在国际学术会议上(欧洲卒中大会ESOC2017、国际卒中大会ISC2021、国际卒中大会ISC2020,国际卒中大会ISC2023作学术报告。
杨清武,陆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 博士研究生导师,陆军军医大学脑与智能研究院副院长,重庆脑与智能科学中心资深研究员。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重庆市英才计划优秀科学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任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委员,重庆市卒中学会会长。
担任Translation Stroke Research、Stroke Vascular Neurology,生理学报,Brain中文版等国内外12种杂志的副主编、常务编委、编委。
在神经内科急危重症、疑难病及神经介入诊治方面有丰富经验,主要从事急性脑血管病防治的基础与临床转化研究,近年以第一负责人主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国家973课题等各级科研课题20余项。
以通讯作者在NEJM,JAMA,JAMA Neurology、Circulation、Ann Neurol、Prog Neurobiol、Stroke、J Immunol、J Biol Chem等高影响杂志发表论文152篇。
新桥卒中临床研究团队热诚欢迎怀揣抱负、致力于卒中临床研究的青年才俊加入我们的队伍。我们期待您的加入,携手共同为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研究作出更大的贡献。同时,我们也非常欣喜地欢迎怀有合作意愿的临床研究合作中心加入我们。让我们共同努力,携手合作,推动脑卒中临床研究领域的发展,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医疗水平作出积极贡献。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神内资讯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