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韩国成均馆大学医学院三星医学中心神经外科的Won Jae Lee等分析岩尖区病变患者在内镜下经鼻入路或经眶入路切除的疗效,结果发表在2021年8月的《J Neurosurg》在线。
——摘自文章章节
【Ref: Lee WJ, et al. J Neurosurg. 2021 Aug 20;136(2):431-440. doi: 10.3171/2021.2.JNS203867. Print 2022 Feb 1.】
岩尖(Petrousapex,PA)区是颅底手术难度很高的区域之一。显微镜下岩骨前入路是治疗岩尖区颅底病变较理想的途径。最近,韩国成均馆大学医学院三星医学中心神经外科的Won Jae Lee等分析岩尖区病变患者在内镜下经鼻入路(EEA)或经眶入路(TOA)切除的疗效,结果发表在2021年8月的《J Neurosurg》在线。
研究者将岩尖区分为三个区:1区为颈内动脉岩骨段(petrous segment of the internal carotid artery,p-ICA)上部;2区为颈内动脉岩骨段后部和3区颈内动脉岩骨段下部(图1)。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三星医学中心的19例涉及岩尖区病变(除外岩斜区脑膜瘤)的患者的临床资料。19例患者中,10例恶性肿瘤(包括软骨肉瘤、脊索瘤和骨肉瘤);6例良性肿瘤(包括神经鞘瘤、库欣病和畸胎瘤等);3例岩尖区脑膨出。13例行内镜下经鼻入路,5例行内镜下经眶入路,1例内镜下经鼻联合经眶入路。16例肿瘤患者中,13例(81.3%)病灶全切除或近全切除;脑膨出患者完全修复(图2)。术后并发症:2例脑脊液漏、1例术后复视、1例颈内动脉损伤和1例死亡。典型病例介绍见图3。
图1. 岩尖区三维CT重建图像。PA划分为三个区域:A. p-ICA的上部(1区,橙色)。B. p-ICA后部(2区,绿色)。切除1区以显示2区。C. p-ICA的下部(3区,紫色)。
图2. 岩尖区的不同颅底病变MRI或CT的3D重建图像。A1-4:累及1区和2区的斜坡脊索瘤;A5-6:术后MRI显示岩尖区的病变次全切除。B1-4:累及三个区软骨肉瘤;B5-6:术后MRI显示岩尖区的病变全切。C1-4:侵及1区的中颅底畸胎瘤;C5-6:术后MR显示病变全切。D1:MRI-T2加权显示双侧岩尖区脑膨出;D2-4:累及1区和2区的右侧症状性病变;D5-6:术后MRI-T1加权显示自体腹部脂肪填塞修补。E1-4:累及1区和3区延伸至颞下窝的三叉神经鞘瘤;E5-6:术后MRI显示全切。
图3. 2例患者内镜下经鼻入路的术前、术后的内镜下摄像。上图:1例侵犯岩尖区的海绵窦内神经鞘瘤,MRI显示,左侧海绵窦内和中颅窝底均匀强化的肿块(A1-2);矢状位CT显示,肿瘤侵犯岩尖的1区和3区(A3)。内镜下经翼突入路次全切除病变后的术后图像(A4-5)。术后6个月后内镜照片(A6)。下图:1例复发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型垂体腺瘤患者的术前和术后MRI影像和内镜摄像。MRI-T1冠状位(B1)和轴位(B2)增强像显示肿瘤侵犯岩尖的的三个区(黑箭头),肿瘤覆盖颈内动脉破裂孔段(白箭头)。颈内动脉移位的斜坡旁段和破裂孔段暴露3区的内侧部分(B3)。经颈内动脉后窗(B4)进入1区和2区。*号表示暴露的岩尖。全切病变后的MRI冠状位(B5)和轴位(B6)影像。最后作者指出,内镜下经鼻入路可到达岩尖的三个区处理病变。尤其适用于由内向外延伸至岩尖区的斜坡肿瘤。内镜下经眶入路可到达岩尖的上部(1区),适用于此区的囊性病变。岩尖区的手术入路应根据病变的起源和侵袭的范围进行个体化选择。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