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08日发布 | 1329阅读
神经介入-动脉瘤
脑血管-动脉瘤

Azurion 7 B20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

马骏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赵金兵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达人收藏




CASE 1





01
病例简介


患者:男性,61岁。


主诉:体检发现动脉瘤5个月。


现病史:5个月前家属带其至国外旅游时在当地体检公司行体检,头颅MRI+MRA检查发现颅内多发动脉瘤,未予进一步治疗处理。患者至今无特殊不适,今为进一步治疗动脉瘤来我院门诊,拟“动脉瘤”收入院。病程中,患者无发热,无咳嗽咳痰,无胸闷气喘,食纳睡眠、大小便均正常。


既往史:高血压病20年,服用“络活喜”控制稳定;否认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手术外伤史;否认输血史。出生居住于当地,否认有毒有害物质接触史,否认烟酒不良嗜好。家族性高血压病史,其它无特殊。


既往史:

·T 36.7℃,P 64次/分,R 18次/分,BP 143/81mmHg。全身皮肤及巩膜未见黄染、未见瘀点瘀斑,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心音可,心率 64次/分,律齐,未及病理性杂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明显干湿啰音。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无压痛、反跳痛。四肢无畸形,肢体活动正常,无水肿。

·神经系统检查:神清,精神可,言语流利,查体合作,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0mm,对光反射灵敏,眼球各向活动如常,面部感觉对称,双侧额纹对称,口角不歪,听力粗测正常,伸舌居中,悬雍垂居中,四肢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腱反射(+),颈软,脑膜刺激征(-),双侧巴氏征(-)。感觉、共济检查无明显异常。


02
术前影像


术前正侧位造影


术前旋转造影


术前3D测量:瘤颈4mm,瘤体4.6*5.8mm,载瘤动脉直径在4.4-5.2mm。


飞利浦Azurion SmartCT高级功能:

①应用飞利浦SmartCT Angio采集程序,一次扫描4秒即可得到三维影像;

②类CT视图显示模式,帮助医生更好的了解血管结构;

③血管拉直测量功能帮助医生进行器械相关的测量;

④所有的操作医生均可实现床旁TSM触控进行浏览,无需移步。


03
初步诊断


双侧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多发动脉瘤。


04
术中器械


·6F Neuron MAX长鞘

·5F 通桥银蛇®颅内支持导管

·微导丝

·0.027" 支架微导管

·Lattice密网支架 5.3*22mm


05
手术过程


患者仰卧,全麻插管,Seldinger法穿刺右侧股动脉,全身肝素化。


工作位造影见动脉瘤形态不规则,眼动脉自瘤体发出。


DSA路图模式下:微导丝指引0.027" 支架微导管输送至大脑中动脉M2段,到位后撤出微导丝。


释放Lattice密网支架头端,支架完全覆盖瘤颈。


支架中段释放。


支架导管顺利通过支架腔。


微导丝支架按摩。


术后造影:动脉瘤内可见造影剂滞留,载瘤动脉显影良好。


06
术后重建



飞利浦Azurion VasoCT高级功能:

①应用飞利浦VasoCT功能,在支架高清显示的状态下,可观察整个支架形态以及与血管的相对位置关系;

②避免因支架打开不好或产生相对位移的问题,提高术者信心以及患者预后。





CASE 2





01
病例简介


患者:女性,55岁。


主诉:间歇性颈部疼痛2年,发现颅内动脉瘤1周。


02
术前影像


术前左侧正侧位及旋转造影

正侧位造影

旋转造影


后循环正侧位造影


术前3D测量:瘤颈4.4mm,瘤体4.6*3.8mm,载瘤动脉瘤颈近端、远端直径分别为4.7和4.5mm。


飞利浦Azurion SmartCT高级功能:

应用飞利浦SmartCT Angio功能,进行三维采集模式,观察动脉瘤情况。


03
初步诊断


左侧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


04
术中器械


·6F 长鞘

·6F 中间导管

·微导丝

·微导管

·Enterprise支架 4*23mm

·Ev3弹簧圈 2*4mm

·通桥凤®弹簧圈 2*4mm、1.5*3mm


05
手术过程


患者仰卧,全麻插管,Seldinger法穿刺右侧股动脉,全身肝素化。


工作位造影,左侧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清晰可见。


支架微导管送至动脉瘤远端,准备释放4*23mm Enterprise支架。


首枚弹簧圈成篮。


释放4*23mm Enterprise支架。


支架完全打开后,释放第二枚弹簧圈,继续填塞动脉瘤。


填入第三枚弹簧圈。


填入第四枚弹簧圈。


术后造影,动脉瘤基本不显影,载瘤动脉显影良好。


06
术后重建




飞利浦Azurion VasoCT高级功能:

①应用飞利浦Vaso CT功能,清晰显示颅内血管和支架,可用于评价支架展开、贴壁及与相邻血管、弹簧圈的关系;

②术后重建显示支架位置放置准确,与术前设计一致。





术者简介



马骏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世界神经介入联合会高级会员

江苏省卒中学会出血性脑血管病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介入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编委




赵金兵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脑血管病救治中心主任医师、医疗组长,医学博士

十三五江苏省青年医学人才

江苏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

江苏省卒中学会神经外科专委会委员

南京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

江苏省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

江苏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神经重症学组委员

江苏省卒中学会脑脊髓血管病复合手术专委会委员

主要成果:主持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江苏省十三五科教强卫青年医学人才项目等。发表SCI学术论文和国内统计源期刊论文二十余篇






飞利浦Azurion 7 B20 R2


1


业内唯一双滑环设计,更适合神经介入手术,覆盖角度更广,采集更灵活;



2


独特的大中板设计,平板更加贴近病人,减少辐射剂量的同时提升图像质量;



3


全新升级的SmartCT功能可实时逐步引导采集流程,床旁TSM即可操控浏览,大幅提升手术效率。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